[实用新型]一种反应釜用循环冷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26063.7 | 申请日: | 2014-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505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06 |
发明(设计)人: | 李文甲;朱拥军;孙正高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李文甲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19/00 | 分类号: | B01J19/00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顾进 |
地址: | 2255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反应 循环 冷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反应冷却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高效环保的反应釜用循环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反应釜是一种罐体状的化工生产设备,各种化学生产原料在罐体内互相接触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生产需要的化学物质。在有些反应中,反应过程中会加热或反应物本身产生热量,从而使反应釜内的温度升高,当温度超过一定的范围后,反应釜内的反应速度会明显降低或者损坏反应釜等生产设备。
目前现有技术中多采用向反应釜边沿的夹套内注入深井泵抽出的地下水的方法,使反应釜中经过化学反应后的高温半成品降低温度,为后续的再处理做铺垫。这种降温方法需要的时间长、消耗的冷水资源多,降温速度慢,无法提高工作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反应釜用循环冷却装置,使冷却水可以循环使用,节约资源,提高利用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反应釜用循环冷却装置,包括反应釜,反应釜底部有放料口,上部有进料口,还包括蜂窝降温器、循环水池、水泵和用于连接的管道,其中蜂窝降温器上设有冷却水入口、冷却水出口、热料入口和热料出口,所述冷却水入口、冷却水出口均通过管道与循环水池相连,所述热料入口通过管道与反应釜放料口相连,所述热料出口通过管道与反应釜进料口相连。形成冷却水输入回路、冷却水输出回路、热料输入回路、热料输出回路四个管路。在热料入口和冷却水入口前各设有一水泵。
进一步,上述水泵为气动隔膜泵,用于将反应釜内的热料和循环水池内的冷水泵入蜂窝降温器。
更进一步的,所述反应釜放料口和气动隔膜泵之间设有过滤装置,将反应釜流出的热料先进行过滤,去除杂质。
进一步的,蜂窝降温器由至少一个散热片组成,散热片采用并联结构,可任意进行拆卸和安装。根据需冷却的热料多少设定散热片的数量。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带来了以下有益效果:蜂窝降温器采用一层水一层料的方式进行热交换,降温速度快效率高,且整套系统采用循环冷却的方式,节省冷水资源,低碳环保。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反应釜用循环冷却装置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反应釜、2—放料口、3—进料口、4—蜂窝降温器、41—冷却水入口、42—冷却水出口、43—热料入口、44—热料出口、5—循环水池、61—气动隔膜泵一、61—气动隔膜泵二、7—过滤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的反应釜用循环冷却装置,包括反应釜1,反应釜底部有放料口2,上部有进料口3,还包括蜂窝降温器4、循环水池5和用于连接的管道,其中蜂窝降温器上设有冷却水入口41、冷却水出口42、热料入口43和热料出口44,所述冷却水入口41、冷却水出口42均通过管道与循环水池5相连,所述热料入口43通过管道与反应釜放料口2相连,所述热料出口44通过管道与反应釜进料口3相连。形成冷却水输入回路、冷却水输出回路、热料输入回路、热料输出回路四个管路。热料输入回路上位于蜂窝降温器4之前有一气动隔膜泵61,冷却水输入回路上位于循环水池5前有一气动隔膜泵62。放料口2和气动隔膜泵61之间设有过滤装置7。
反应釜1中的热料从放料口2流出经过过滤装置7去除杂质和残渣,由气动隔膜泵61泵入蜂窝降温器4的热料入口43,同时循环水池5中的冷水被气动隔膜泵62泵入蜂窝降温器4的冷却水入口41,以一层水一层料的方式在蜂窝降温器4内进行热交换。经冷却后的热料从热料出口44进入热料输出回路,经进料口3流回反应釜1。与此同时经过热交换的冷水从冷却水出口42流回循环水池5。反应釜1中的热料和循环水池5中的冷水再次被泵入蜂窝降温器4,如此循环往复,热料的温度逐渐降低,达到应用要求。
蜂窝降温器4由至少一个散热片组成,散热片采用并联结构,可进行自由安装和拆卸。根据所要冷却的热料的多少设定散热片的数量。
本实用新型方案所公开的技术手段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公开的技术手段,还包括由以上技术特征任意组合所组成的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李文甲化工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李文甲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2606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稳定石墨烯胶体分散液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防缩式硅胶注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