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弱持力层地基加固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24404.7 | 申请日: | 2014-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552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06 |
发明(设计)人: | 陈志鸿;何力华;杨光;陈宇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3/08 | 分类号: | E02D3/08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刘楠 |
地址: | 550006 ***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弱持力层 地基 加固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弱持力层地基加固结构,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地基基础施工过程中,当遇到软弱持力层地质结构时,传统的地基加固补强措施往往是重新采用旋挖钻机或冲孔钻机成孔、制作钢筋笼、浇筑混凝土加桩进行加固补强,大型机械需要重新进场,需重新铺设大型机械运输道路,重新造泥浆池等繁琐的准备工作,施工完毕后仍需进行泥浆外运、余泥外运、机械退场等后续工作,既不经济且耽误地下结构和后续地上主体结构施工,延误整体工期,为了解决如上问题,急需研究采用新型的地基加固措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弱持力层地基加固结构,该施工结构原理简单,施工方便,既经济且不耽误地下结构和后续地上主体结构施工,节约整体工期,取得极佳的应用效果,以解决目前现有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一种弱持力层地基加固结构,包括混泥土桩段,混泥土桩段设置在桩孔底部中央,在桩孔周围的底板上设有锚杆孔,锚杆插入锚杆孔内,锚杆间通过连接钢筋实现交叉连接,封桩混泥土覆盖桩孔及锚杆,该结构采用钢筋把锚杆交叉连接为一体,然后再让桩孔内浇筑混泥土实现封桩工序,该结构可实现桩孔内混泥土与底板为一体(锚杆交叉连接,实现对桩孔的封闭式合围,又锚杆在底板内,连接钢筋在桩孔混泥土内,即可实现桩孔与底板合为一体)。
前述的弱持力层地基加固结构中,所述桩段至少为一根,当压桩的混泥土桩段长度不足,采用套管接头接桩方法,实现多桩段连接,当压力表显示的压桩数据不满足图纸要求时,需进行接桩出来,采用套管接头接桩,必须使上下两段钢管在套管接头内完全接触,接头与钢管间必须焊接饱满。接桩时须分层均匀地将套箍对焊的焊缝填满,为加快施工速度,减少接桩时间。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传统的地基加固补强措施往往是重新采用旋挖钻机或冲孔钻机成孔,工期需求长且费用较高,对工地现场的破坏严重,本实用新型能够十分完美地解决以上问题,既经济且不耽误地下结构和后续地上主体结构施工,节约整体工期,取得极佳的应用效果。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主视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结构俯视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施工示意图;
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施工流程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混泥土桩段、2-桩孔、3-锚杆孔、4-锚杆、5-连接钢筋、6-封桩混泥土、7-反力架、8-液压油缸或千斤顶、9-底板、10-楼层、11-楼层梁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用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本实用新型是根据下述一种弱持力层地基加固方法所构建的,如附图3和4所示:该方法按照设计图纸施工底板并在底板上预留图纸设计的桩孔位置和桩孔直径,通过反力架实现对混泥土桩段的压桩施工,当达到设计要求后实现封桩;具体施工工序如下:
步骤一、施工准备;底板施工,按照设计图纸确定在底板上提前预留桩孔位置及桩孔直径,并在桩孔周围的底板上同时预埋有锚杆孔,锚杆孔贯穿底板,锚杆穿入锚杆孔内并固定,锚杆孔在施工时填满沙子,待施工前再进行清除;
步骤二、安装反力架;首先将锚杆穿入锚杆孔内并固定,反力架要保持垂直,同时顶部必须与楼层梁体进行支顶,锚杆与反力架使用螺栓或直接焊接进行锚固,确保牢固稳定;
步骤三、起吊桩段就位桩孔;管桩运输要根据运输工具做好管桩捆绑工作,管桩堆放不允许超出二层,并做好底层管桩的搁支和垫支工作,以防管桩滚落影响管桩质量或发生安全事故;
步骤四、压桩;桩段就位并检验正确后便可进行压桩,桩段就位必须保持垂直,使千斤顶与桩段轴线保持在同一垂直线上,不得偏斜。在压桩时桩顶应垫2~3cm厚的麻袋和2cm厚的钢板, 施工期间,压桩力不得超过该基础及上部结构所能承受的自重,以防止基础上部结构造成破坏,压桩施工不得中途停顿,应一次到位,如果必须中途停顿时,桩尖应停留在软土层中,且停歇时间不宜超过24小时,压桩施工的控制标准应以设计最终桩力为主,桩入土深度约10m(穿过砂层)加以控制,控制标准最终压力为单桩承载力,稳压30分钟,沉降量小于2mm即可终桩;
步骤五、记录桩入土深度压力表读数;读取仪器上的压力表读数,对照设计图纸要求是否满足,如满足要求便可进行封桩处理,不满足便进行下一步接桩再压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2440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