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反应釜新型换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21341.X | 申请日: | 2014-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251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23 |
发明(设计)人: | 邱彬;何耀忠;刘桂权;马向阳;刘建杰;赵忠建;钱春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连云港市三联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19/18 | 分类号: | B01J19/18 |
代理公司: | 淮安市科文知识产权事务所 32223 | 代理人: | 朱介人 |
地址: | 222523 江苏省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反应 新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反应釜新型换热装置。
背景技术
在化工生产中,物料需要在反应釜中进行反应,很多物料在发生反应的过程中会释放大量的热量,导致反应釜内的物料温度升高,影响了物料的继续反应,降低了收率。为了防止反应釜内的温度升高,一般反应釜的内壁设有冷却液换热层,但是这种结构的换热面积偏小,换热效果差,无法满足生产要求。之后的反应釜做了类似专利号为200920281025. 8,专利名称为一种带有新型换热装置的反应釜的改进,在釜内增加了盘管,盘管内流通冷却液,通过盘管增加换热面积,提高换热效果,但是对于反应速度快、放热量大的化学反应,这种结构仍无法有效换热。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反应釜新型换热装置,结构简单,在搅拌装置表面设有导热套管,导热套管与搅拌装置之间流通冷却液,导热套管的管壁较薄,进一步增加换热面积,提高换热效果,可满足反应速度快、放热量大的化学反应。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反应釜新型换热装置,包括反应釜,所述反应釜内设有搅拌装置,反应釜内侧壁与搅拌装置之间设有盘管,所述搅拌装置包括搅拌转轴和分布于搅拌转轴侧壁的搅拌杆,所述搅拌转轴和搅拌杆的表面包覆有导热套管,所述导热套管与搅拌转轴和搅拌杆之间设有间隙,所述搅拌转轴的两端分别穿过反应釜的顶板与底板与反应釜转动连接,其中一端与电机传动连接,所述导热套管位于搅拌转轴的两端处分别与进液管A和出液管A连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导热套管分别与搅拌转轴和搅拌杆同轴心设置。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盘管的进液管B和出液管B分别从穿出反应釜的顶板。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盘管和间隙内均流通有冷却液。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盘管和导热套管的外表面设有惰性涂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反应釜新型换热装置,结构简单,在搅拌装置表面设有导热套管,导热套管与搅拌装置之间流通冷却液,导热套管的管壁较薄,进一步增加换热面积,提高换热效果,可满足反应速度快、放热量大的化学反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主视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反应釜1,所述反应釜1内设有搅拌装置,反应釜1内侧壁与搅拌装置之间设有盘管3,所述搅拌装置包括搅拌转轴2和分布于搅拌转轴2侧壁的搅拌杆4,所述搅拌转轴2和搅拌杆4的表面包覆有导热套管12,所述导热套管12与搅拌转轴2和搅拌杆4之间设有间隙5,所述搅拌转轴2的两端分别穿过反应釜1的顶板与底板与反应釜1转动连接,其中一端通过传动带与电机6传动连接,所述导热套管12位于搅拌转轴2的两端处分别与进液管A9和出液管A10连通。
所述导热套管12分别与搅拌转轴2和搅拌杆4同轴心设置。
所述盘管3的进液管B7和出液管B8分别从穿出反应釜1的顶板。
所述盘管3和间隙5内均流通有冷却液。
所述盘管3和导热套管12的外表面设有惰性涂层。
所述搅拌转轴2的导热套管12通过反应釜1顶部和底部所设的轴承座11与反应釜转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连云港市三联化工有限公司,未经连云港市三联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2134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板锤吊装装置以及履带式破碎机
- 下一篇:EPS反应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