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头面部支架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21126.X | 申请日: | 2014-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634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13 |
发明(设计)人: | 陈静;彭春莲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静 |
主分类号: | A61G13/12 | 分类号: | A61G13/12;A61G7/07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创佳为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2 | 代理人: | 张梅 |
地址: | 556000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面部 支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头面部支架,属于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脊柱手术术中俯卧位、玻璃体切割术后保持面部朝下以及颈部后路、头颅等手术的头部安全舒适固定,是目前临床护理的难点。由于这些手术不论是术中、还是术后,病人须面部朝下、俯卧在病床上。时间长后,病人呼吸不畅,还容易引发压疮。且上肢不能自由活动、更不利于病人头面部的血液循环。这种强迫体位给患者带来了各种痛苦不适,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睡眠质量,严重的甚至不能配合治疗,不利于病人的康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头面部支架,所述头面部支架使用时,置于病人的头面部下,使前额与下颌骨及两颊部交替置于海绵垫上,以减轻局部组织压力,有效预防压疮的发生,双眼口鼻悬空,有利于病人呼吸通畅。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头面部支架,包括有圆形钢圈,圆形钢圈上左右两边分别竖直焊接有两根钢柱,每一侧的两根钢柱上又分别焊接有1块弧形钢片。
前述的头面部支架中,所述圆形钢圈、钢柱及弧形钢片表面用绝缘胶布或布条缠绕。
前述的头面部支架中,所述弧形钢片上固定有用棉布套包裹的海绵。
前述的头面部支架中,所述圆形钢圈包括两段半圆形钢圈,两段半圆形钢圈的头端通过螺栓进行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所述头面部支架是根据头面部形状及生理特点,设计制作而成的。使用过程中通过增加受力面积、交替使用部位两方面达到减轻头面部局部的压力。该支架可以根据病人的头部、面部的大小选择合适的支撑架,也可以根据病人的头部、脸部的大小对支架进行调节。
2、本实用新型所述头面部支架在患者俯卧位或坐位时可以使前额与下颌骨及两颊部交替置于海绵垫上,眼口鼻悬空,双上肢屈伸活动自由,可以交替使用,减少头面部压疮的发生,提高患者在俯卧位时的舒适度,有利于病人呼吸。
3、本实用新型所述头面部支架在患者仰卧位时可固定头部,手术时间长的病人术中可以交替使用,减轻头部局部的压力。
4、本实用新型所述头面部支架可让上肢得到放松,有利于缓解疲劳,控制眼压,促进康复。所述的棉布套可更换消毒,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圆形钢圈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圆形钢圈, 2.钢柱,3.弧形钢片,4.海绵,5.棉布套,6.半圆形钢圈,7. 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种头面部支架,如附图1-4所示,制作时选用直径为6mm的钢管,焊接成直径为14cm、16cm或18cm的圆形钢圈1。在圆形钢圈1的一侧竖直焊接两根直径为6mm、高2.5cm的钢柱2,所述两根钢柱2的外径间距为10cm;同样的,在圆形钢圈1另一侧相应对称的位置也竖直焊接两根直径为6mm、高2.5cm的钢柱2,其外径间距也是10cm;然后将长12cm、宽2cm、厚2mm的弧形钢片3焊接在外径间距为10cm的两根钢柱2上,同法焊接对侧;在圆形钢圈1、钢柱2以及弧形钢片3表面缠绕绝缘胶带,使其表面光滑;然后将长13cm、宽2cm、厚5cm的海绵缝制成长13cm、宽2cm、厚1cm的4段海绵4,海绵4用长13cm、宽3cm、厚2cm的棉布套5包裹,并用棉布固定在两块弧形钢片3上。
由于人面部大小均不相同,为了使得制作出来的支架能够适应不同尺寸的面部,在制作圆形钢圈1时,如附图4所示,可分别选用两段半圆形钢圈6,然后在两段半圆形钢圈6的头端通过螺栓7进行连接,通过调节螺栓上的螺母可以调节圆形钢圈1的大小。
本实用新型的支架使用时,病人的前额与下颌骨以及两颊部交替置于海绵4上,眼口鼻悬置于海绵4之间的空间中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静,未经陈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2112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