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瓶车快速转换充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21104.3 | 申请日: | 2014-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270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0 |
发明(设计)人: | 王海琳;桑徐阳;赵云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矿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1008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瓶车 快速 转换 充电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一种电瓶车快速转换充电装置,涉及一种给手机充电的转换装置,属于电器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利用电动车电瓶给手机充电的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手机越来普及,几乎人人都有随身携带的手机。可是由于手机电池设备储能较小的原因,手机的电池续航时间一直是令人们非常头疼的问题,随着电瓶车的发展路边上到处都能见到电瓶车,利用电瓶车给手机充电,就成为增加手机电池续航时间的好的移动电源优选来源,目前市场上上没有利用电瓶车蓄电池给手机充电的支撑装置。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一种电瓶车快速转换充电装置提供了一种利用电动车电瓶给手机充电的支撑装置。结构简单,方便使用。
本实用新型一种电瓶车快速转换充电装置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一种简易的电动车电瓶手机充电装置由直流降压装置、导线、主体箱、中空连接轴、手机充电托板、移动轨道、弹出弹簧、电源插头、固定卡、固定弹簧、连接板凹槽、卡板凹槽、连接弹簧、卡板、电源插孔、压缩弹簧、滑出轨道和固定弹片组成。直流降压装置置于主体箱上,连接板凹槽置于主体箱上,卡板通过中空连接轴置于主体箱一侧,且置于连接板凹槽内,连接弹簧一端置于卡板一侧上,另一端与中空连接轴一端相连接,滑出滑道置于卡板上,电源插孔通过压缩弹簧置于滑出滑道上,且通过导线和直流降压装置相连接,固定弹片置于连接板凹槽上,卡板凹槽置于卡板上,手机充电托板通过中空连接轴置于主体箱上,且置于卡板凹槽内,固定弹簧一端置于手机充电托板一侧上,另一端与中空连接轴一端相连接,移动轨道置于手机充电托板上,电源插头通过弹出弹簧置于移动轨道上,且和导线相连接,导线穿过中空连接轴和直流降压装置相连接,固定卡置于移动轨道上。
使用时,首先将手机充电托板通过中空连接轴绕主体箱转动,从卡板凹槽内取出,然后将移动轨道上固定卡打开,电源插头在弹出弹簧的作用下从移动轨道上弹出,此时固定弹簧拉伸。电源插头和手机数据线相连接,然后打开固定弹片,卡板通过中空连接轴绕主体箱转动,从连接板凹槽内取出,此时连接弹簧拉伸,即可将电源插孔从滑出轨道内滑出,和电瓶车蓄电池相连接,即可进行充电,当充电结束后,只需将卡板通过中空连接轴绕主体箱转动,连接弹簧压缩,卡板放入连接板凹槽内,固定弹片起固定作用,然后将手机充电托板通过中空连接轴绕主体箱转动,固定弹簧压缩,手机充电托板放入卡板凹槽内。达到利用电动车电瓶给手机充电的目的。
有益效果。
一、结构简单,方便实用。
二、成本低廉,易于推广。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瓶车快速转换充电装置的立体结构图
附图中
其中零件为:直流降压装置(1),导线(2),主体箱(3),中空连接轴(4),手机充电托板(5),移动轨道(6),弹出弹簧(7),电源插头(8),固定卡(9),固定弹簧(10),连接板凹槽(11),卡板凹槽(12),连接弹簧(13),卡板(14),电源插孔(15),压缩弹簧(16),滑出轨道(17),固定弹片(18)。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一种电瓶车快速转换充电装置是这样实现的,使用时,首先将手机充电托板(5)通过中空连接轴(4)绕主体箱(3)转动,从卡板凹槽(12)内取出,然后将移动轨道(6)上固定卡(9)打开,电源插头(8)在弹出弹簧(7)的作用下从移动轨道(6)上弹出,此时固定弹簧(10)拉伸。电源插头(8)和手机数据线相连接,然后打开固定弹片(18),卡板(14)通过中空连接轴(4)绕主体箱(3)转动,从连接板凹槽(11)内取出,此时连接弹簧(13)拉伸,即可将电源插孔(15)从滑出轨道(17)内滑出,和电瓶车蓄电池相连接,即可进行充电,当充电结束后,只需将卡板(14)通过中空连接轴(4)绕主体箱(3)转动,连接弹簧(13)压缩,卡板(14)放入连接板凹槽(11)内,固定弹片(18)起固定作用,然后将手机充电托板(5)通过中空连接轴(4)绕主体箱(3)转动,固定弹簧(10)压缩,手机充电托板(5)放入卡板凹槽(12)内。达到利用电动车电瓶给手机充电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矿业大学,未经中国矿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2110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门
- 下一篇:一种智能充电器及智能终端电源检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