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馏程测定仪的加热单元自动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20999.9 | 申请日: | 2014-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115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03 |
发明(设计)人: | 刘云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瀚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5/14 | 分类号: | G01N25/14;G05B19/04 |
代理公司: | 大连智高专利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21235 | 代理人: | 胡景波 |
地址: | 116031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馏程 测定 加热 单元 自动控制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热单元自动控制系统,尤其涉及一种馏程测定仪的加热单元自动控制系统,应用于分析测试石油产品的馏程数值。
背景技术
馏程是汽油、柴油等石油产品的重要质量指标,是工艺计算的重要基础数据,在生产中常用作控制操作条件的依据。馏程主要用来判定油品轻、重馏分组成的多少,控制产品质量和使用性能等。在轻质燃料上具有重要意义,它是控制石油产品生产的主要指标,可用沸点范围来区别不同的燃料,是轻质油品重要的试验项目之一。
馏程是石油产品的主要理化指标之一,目前行业内使用的石油产品馏程测定仪分为:手动型测定仪和自动型测定仪。手动型是利用仪器加热,人工观测蒸发体积和蒸发温度,全部由测试人员实施完成。自动型仪器是通过仪器加热和测试,但需要人工进行加热单元的控制,比如手动旋钮进行炉体的上升、下降、控温,同时需要人工监控异常发生,如明火火灾隐患等问题。以上的两种仪器,在使用时都需要靠人工来参与测试,影响测试精度,同时浪费人力。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传统的馏程测定仪需要靠人工来参与测试,影响测试精度,同时浪费人力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馏程测定仪的加热单元自动控制系统。
馏程测定仪的加热单元自动控制系统,包括加热炉、炉温传感单元、升降机构、安全灭火单元和控制单元;所述的加热炉包括:远红外碳纤维加热盘、辐射盘、炉体座;所述的炉温传感单元包括:温度 传感器、反馈电路;所述的升降机构包括:导向轮、导向柱、导向座、升降电机、散热风扇和限位传感器;所述的安全灭火单元包括火焰感应器、灭火喷射部件;
所述的远红外碳纤维加热盘置于辐射盘中,辐射盘安装在炉体座上,炉体座的下方是散热风扇,所述的导向轮安装在炉体座的一侧,与垂直于导向座的导向柱配合工作,所述的升降电机置于导向座下面,所述的限位传感器安装在垂直于导向座的支架上,所述的火焰感应器置于远红外碳纤维加热盘的侧上方,火焰感应器在灭火喷射部件的一侧,灭火喷射部件的另一侧是样品容器,样品容器的下方是加热炉,炉温传感单元中的温度传感器固定在加热炉中的炉体座上,且在远红外碳纤维加热盘的底部,所述的控制单元分别与加热炉中的远红外碳纤维加热盘、炉温传感单元中的温度传感器及升降机构中的升降电机相连。
所述的限位传感器还可以用限位开关来代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应用馏程测定仪的加热单元自动控制系统,实现了馏程测定仪从检测开始至检测结束全自动动作过程,不需要人工手动调节协助测试。
2、馏程测定仪的加热单元自动控制系统具有智能化的特点,根据加热速率自动调节加热炉的温度和加热炉的高度,使样品在加热测试时,处于一个稳定的加热速率环境中,因此提高了测试精度。
3、馏程测定仪的加热单元自动控制系统不需要人工升降加热炉 及监控明火,对人员的安全性提供了有效的保障,不会出现伤害事故。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共有附图2幅。
图1为馏程测定仪的加热单元自动控制系统的结构图;
图2为馏程测定仪的加热单元自动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图。
图中序号说明:1、远红外碳纤维加热盘,2、辐射盘,3、炉体座,4、散热风扇,5、导向轮,6、导向柱,7、升降电机8、导向座,9、限位传感器,10、火焰感应器,11、灭火喷射部件,12、样品容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馏程测定仪的加热单元自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炉、炉温传感单元、升降机构、安全灭火单元和控制单元;所述的加热炉包括:远红外碳纤维加热盘1、辐射盘2、炉体座3;所述的炉温传感单元包括:温度传感器、反馈电路;所述的升降机构包括:导向轮5、导向柱6、导向座8、升降电机7、散热风扇4和限位传感器9;所述的安全灭火单元包括火焰感应器10、灭火喷射部件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瀚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大连瀚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2099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