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导波杆及雷达变送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20299.X | 申请日: | 2014-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944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2 |
发明(设计)人: | 纪晓钢 | 申请(专利权)人: | 艾默生(北京)仪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S7/02 | 分类号: | G01S7/02;G01S7/4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1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波 雷达 变送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导波杆,还涉及一种包含该导波杆的雷达变送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用到的雷达导波杆往往是单杆的。但是单杆导波雷达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从储罐顶部安装和拆卸(储罐用以存放酸碱、醇、气体、液态等提炼的化学物质),这对于长单杆的应用,会受到顶部空间的限制;同时单杆也不适合在不同长度环境要求的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将单根长的导波杆拆分成多段短的导波杆,从而在不影响雷达传导的情况下,实现导波杆的分段安装与拆卸,降低空间要求,方便在安装前与使用中的杆长变化的选择。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导波杆,所述导波杆包括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所述第一杆体的一端连接过程密封件,所述第一杆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杆体的一端之间通过一个相互配合的插头和凹槽设计进行连接。
上述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之间依次连接有一个及以上的第三杆体,所述第三杆体之间分别通过一个相互配合的插头和凹槽设计进行连接。
上述任一插头与凹槽的设计装配连接时,其装配后的横截面与所述杆体的横截面形状一致。
上述第一杆体,所述第二杆体和/或所述第三杆体的横截面为圆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上述任一的插头和凹槽均为半圆柱形,其横截面分别为半圆形。上述插头及与其对应的凹槽的侧面设有可通过螺钉安装的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插头在与其所对应的杆体轴线重合的平面上设有凸棱,所述凹槽在与其所对应的杆体轴线重合的平面上设有与凸棱配合的凹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所述插头和所述凹槽均为矩形。所述矩形插头上设有可通过螺钉安装的通孔,所述矩形凹槽的两侧也设有可通过螺钉安装的通孔。
导波雷达所用的导波杆采用分段式结构设计,减少了导波杆在安装和拆卸过程中对空间的要求,方便了杆长的选择。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雷达变送器,该雷达变送器包含任一上述的导波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一的雷达导波杆爆炸视图;
图2是图1雷达导波杆的装配视图;
图3a是图1的第一杆体示意图,图3b是图1的第二杆体示意图,图3c是图1的第三杆体示意图;
图4是图1雷达导波杆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的雷达导波杆爆炸视图;
图6是图5雷达导波杆的装配视图;
图7a是图5的第一杆体示意图,图7b是图5的第二杆体示意图,图7c是图5的第三杆体示意图;
图8是图5雷达导波杆的剖视图;
图9是带有凸棱和凹道的第三杆体示意图,其中a、b分别是第三杆体的正反两面;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雷达变送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当然,下面对优选实施方式的描述仅仅是示范性的,而绝不是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用法的限制。
实施例一
如图1-4所示,实施例一提供的导波杆,包括第一杆体11,第二杆体12和第三杆体13,所述第一杆体11的一端连接过程密封件,所述第一杆体的另一端和第三杆体的一端之间、所述第三杆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杆体的一端之间分别通过一个相互配合的插头和凹槽设计进行连接。例如,所述第一杆体11的另一端可设有第一凹槽112(或是插头),所述第二杆体的一端设有第二插头121(或是凹槽),所述第三杆体13的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一杆体11的第一凹槽112(或是插头)配合并可容纳所述第一凹槽112(或是插头)的第三插头131(或是凹槽),所述第三杆体的另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二杆体的第二插头121(或是凹槽)配合并可容纳所述第二插头121(或是凹槽)的第四凹槽132(或是插头)。
如图1和2所示,所述第一杆体11和第二杆体12之间可依次连接有两个所述第三杆体13。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导波杆的相互配合的插头和凹槽设计可以使用在多个不同的领域。尤其是雷达波及其他电磁波传送的领域。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实际情况,所述第一杆体11和第二杆体12之间还可依次连接两个以上的所述第三杆体1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艾默生(北京)仪表有限公司,未经艾默生(北京)仪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2029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薄膜表面改质装置及偏光膜制造装置
- 下一篇:多功能电能表检定控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