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烟气脱硫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19719.2 | 申请日: | 2014-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371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30 |
发明(设计)人: | 廖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钒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80 | 分类号: | B01D53/80;B01D53/48;B01D46/02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24 | 代理人: | 李阳 |
地址: | 617067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烟气 脱硫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烟气脱硫装置。
背景技术
烟气脱硫目前有干法与湿法两种技术,适用于新建项目,对于改建或烟气流量以及脱硫量不大的脱硫项目,国内出现一种介于干法与湿法之间的半干法脱硫技术,该技术采用生石灰做脱硫剂,通过集中加水、控制加水量的方式来达到脱硫的效果,普遍采用的是在脱硫塔的顶部布置加湿搅拌机,在搅拌机运行的同时通过喷嘴集中加水起到加湿的作用。由于搅拌机输送的物料是生石灰、熟石灰、石膏、粉煤灰等混合物,此类混合物在加水后具有一定的粘接性能,要提高脱硫效率在理论上要多加水,但是当物料中的水分达到一定值时,加湿搅拌机的叶片首先会严重结垢形成很大的包块(严重时叶片会断裂),物料搅拌不均匀,脱硫的化学反应效果不好,影响脱硫效率。同时物料会在系统中形成粘接结块,最终造成系统的物料堵塞、系统运行不正常。因此,仅仅通过改变加水量无法解决上述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可以减少物料粘结并提高脱硫效率的烟气脱硫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烟气脱硫装置,包括脱硫反应塔,脱硫反应塔设置有烟气入口烟道和烟气出口烟道,脱硫反应塔的底部设置有反应塔灰斗,所述烟气出口烟道与布袋除尘器相连,布袋除尘器的底部设置有除尘器灰斗,除尘器灰斗通过输灰管道与反应塔灰斗相连,输灰管道上连接有混灰器,混灰器通过风机送风管道与风机相连,反应塔灰斗的下方设置有螺旋输送机,螺旋输送机的出料口的外侧设置有搅拌机,烟气入口烟道处设置有用于向烟气入口烟道输送水的第一喷嘴,第一喷嘴与第一进水管相连,第一进水管设置有电磁阀。
进一步的是:风机送风管道上设置有朝向风机送风管道内部的第二喷嘴,第二喷嘴与第二进水管相连,第二进水管设置有电磁阀。
进一步的是:所述风机为罗茨风机。
进一步的是:第二喷嘴距离混灰器的距离为500至1000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从一处加水变为多处加水,使物料的水分更加均匀,在保证脱硫反应所需的总水量情况下,物料的水分均匀。使得物料不易粘结,同时可提高脱硫效率。而且,加入的水分都是在进风侧,水分可借由风力吹散,使得加入的水分更分散,更均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烟气脱硫装置。
图中标记为:电磁阀1,第一进水管2,第一喷嘴3,烟气入口烟道4,脱硫反应塔5,布袋除尘器6,除尘器灰斗7,第二进水管8,第二喷嘴9,风机10,混灰器11,输灰管道12,风机送风管道13,螺旋输送机14,反应塔灰斗1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烟气脱硫装置,包括脱硫反应塔5,脱硫反应塔5设置有烟气入口烟道4和烟气出口烟道,脱硫反应塔5的底部设置有反应塔灰斗15,所述烟气出口烟道与布袋除尘器6相连,布袋除尘器6的底部设置有除尘器灰斗7,除尘器灰斗7通过输灰管道12与反应塔灰斗15相连,输灰管道上连接有混灰器11,混灰器11通过风机送风管道13与风机10相连,反应塔灰斗15的下方设置有螺旋输送机14,螺旋输送机14的出料口的外侧设置有搅拌机,烟气入口烟道处设置有用于向烟气入口烟道输送水的第一喷嘴3,第一喷嘴3与第一进水管2相连,第一进水管2设置有电磁阀。由于一部分水加入烟气内,降低烟气的温度,增加烟气的湿度,使脱硫反应塔内水分湿度均匀,提高脱硫反应效果,且可有效减少物料粘结。
在上述基础上,如图1所示,风机送风管道上设置有朝向风机送风管道内部的第二喷嘴9,第二喷嘴9与第二进水管8相连,第二进水管8设置有电磁阀。上述风机可为罗茨风机。由于该输送方式采用风机提供的空气动力将除尘器灰斗7的物料输送到反应塔灰斗15内。由于在送风侧将一部分水在输送时连续均匀的加进去,加入的水分可由风力吹散,使水与物料混合较为均匀,达到防止集中加水引起的物料水分混合不均带来的粘接。
上述各处喷嘴的加水量可根据各处实际的需要进行调节,各处加水量可以不同,各处喷嘴的加水总量一般在系统所需总水量的50%以下。这样既可以保证物料与水充分混合,水分不会过多,物料不易粘结,又可以节约用水。
进一步的是,第二喷嘴9距离混灰器11的距离为500至1000mm。由于第二喷嘴9的位置比较特殊,其位于混灰器11的进风侧。其距离混灰器11的距离的远近将影响水分与物料混合的均匀度,虽然只要设置在进风侧,就有利于将水分打散,并有利于与混灰器内的物料均匀混合,但如果将喷嘴的距离混灰器的距离进行优化,可得到更加优异的效果,本实用新型正是基于上述思路对第二喷嘴9的位置进行了优化设计。在上述距离范围内,加入的水分被风机送来的气流打散的效果最好,尤其是配合罗茨风机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钒有限公司,未经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钒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1971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面条生产设备
- 下一篇:一种鱼用杀虫剂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