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无风扇散热机箱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117236.9 | 申请日: | 2014-03-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020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14 |
| 发明(设计)人: | 李冬梅;张栋梁;王会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冬梅;张栋梁;王会霞 |
| 主分类号: | G06F1/20 | 分类号: | G06F1/2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50000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风扇 散热 机箱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计算机机箱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无风扇散热机箱。
背景技术
现有的计算机机箱内CPU在工作时功率大,很容易发热,为了使CPU尽快散热,保证其正常工作,一般在CPU的正上方设置一个散热风扇,通过CPU上的散热片及风扇配合虽也能起到很好的散热效果,但是在主机正常运行时,风扇运转产生的噪音大,用户使用电脑、尤其是从事一些需要集中精力的工作时,很难获得一个安静的工作环境,降低工作效率及工作质量。而且风扇运转时容易使机箱振动、不稳定,且耗电量大,造成资源浪费。目前,计算机使用耗电问题也是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从一些小的细节上节能也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的无风扇散热机箱。该机箱由于在机箱侧壁增加了导热片,导热片与CPU散热片配合,能将热量快速传至机箱侧壁及时散热,无需再安装风扇,节省成本,无噪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无风扇散热机箱,包括固定板和活动板,在固定板内侧壁设置有卡槽,活动板在与固定板交接的一面设置有与卡槽配合安装的卡头,位于机箱内的CPU上设置n个散热片,所述n至少为5,在活动板的内侧面与CPU散热片对应位置设置有m个导热片,m与n相等,所述导热片与散热片位置相错,并与散热片错位对接,形成连续的导热路径。
优选的,在活动板内侧面与导热片之间还设置压簧。
优选的,所述活动板导热片与CPU散热片完全嵌合。更加有效的增宽了导热面,缩短了导热路径,提高了导热效率。
优选的,所述导热片与散热片均为散热铝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在机箱活动板内侧设置与CPU散热片匹配的导热片,在机箱与CPU 之间架起了高效的导热路径,且导热片与散热片相互嵌合,错位对接,在增宽了导热面积的同时,又缩短了导热路径,使CPU在工作时产生的热量迅速沿导热片传至机箱,通过机箱表面及时散热。本实用新型无需再安装散热风扇,减少了CPU运行时的噪音,节省了制作成本,使用时更加省电,机箱不再振动,非常适宜在办公、家用等电脑行业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无风扇散热机箱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中标号1 为机箱,2为固定板,3为活动板,4为CPU,5为导热片;6为散热片,7为卡头,8为卡槽,9为压簧,10为支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一种无风扇散热机箱,参见图1,包括固定板2和活动板3,在固定板2内侧壁设置有卡槽8,活动板3在与固定板2交接的一面设置有与卡槽8配合安装的卡头7,位于机箱内的CPU上设置n个条状散热片6,如图1所示,n可以为7。在活动板3的内侧面与CPU散热片对应位置设置有m个与CPU散热片6形状相同的导热片5,m与n相等。所述导热片5与散热片6位置相错,当活动板与固定板密封安装时,位于活动板内侧的导热片5与CPU上的散热片6错位对接,形成连续的导热路径。 本实施例中的导热片与散热片可以为散热铝片。本实施例在不安装散热风扇的情况下,通过导热系数较高的散热铝片,能及时有效的将CPU热量散出去,成本低,无噪音,省电。
实施例2:另一种无风扇散热机箱,本实施例内容与实施例1内容基本相同,相同部分内容不再重复,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内容不同的是: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在活动板3内侧与导热片5之间还设置有压簧9,压簧一端固定在活动板上,另一端连接有支撑板10,导热片5一端固定在支撑板上,另一端与CPU散热片6相互嵌合、错位对接。压簧9更能压紧导热片5,使导热片5与CPU散热片6安装更加紧密,散热效果更好,且增强了导热片5的通用性,在压簧弹性压力的作用下,能够与多种不同的CPU散热片配合安装、对接,实用性更广。
实施例3:另一种无风扇散热机箱,本实施例内容与实施例2内容基本相同,相同部分内容不再重复,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内容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活动板导热片与CPU散热片完全嵌合,形成梳子型导热路径,更加有效的增宽了导热面,缩短了导热路径,提高了导热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冬梅;张栋梁;王会霞,未经李冬梅;张栋梁;王会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1723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