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婴儿背带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12077.3 | 申请日: | 2014-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733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15 |
发明(设计)人: | 森口优子;黑巢广子;藤嶋阳子 | 申请(专利权)人: | 康贝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A47D13/02 | 分类号: | A47D1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87 | 代理人: | 容春霞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婴儿 背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使用者怀抱或背负婴儿时所使用的婴儿背带。
背景技术
以往,使用婴儿背带作为使用者怀抱或背负婴儿时的辅助工具。一般的婴儿背带包括:支持主体,用以支持婴儿;腰垫及腰带,连结于支持主体的下端部,且穿着在使用者的腰周围;及左右一对肩带,以沿使用者的左右肩周围的方式延伸,各者的两端部结合于支持主体(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此外,以往的婴儿背带,作为除背负以外的使用形态而有如下两种形态,即仅以面对面怀抱来使用,与以面对面怀抱及面朝前怀抱来使用。作为后者的婴儿背带,有可调节裆部的宽度的类型、及无法调节裆部的宽度的类型。
通常,为尽可能地使婴儿的荷重分散于腰垫,而将婴儿背带的裆部的宽度设定得较宽。通过如此般使婴儿的荷重分散于腰垫,不仅减轻对使用者的负荷而让使用者轻松,而且以较大的面积支持婴儿的臀部,因此对婴儿而言负担也较少。
然而,在具有仅为面对面怀抱的使用形态作为怀抱时的使用形态的类型的婴儿背带的情形时,无法调节婴儿背带的裆部的宽度,因此对于低月龄的较小的婴儿而言,其膝部有时位于较婴儿背带的裆围端部更内侧。如果婴儿的膝部位于较婴儿背带的裆围端部更内侧,则存在成为使婴儿的腿部整体抬起,或压迫婴儿的腿部的因素的情况。
此外,在作为怀抱时的使用形态而可采用面对面怀抱与面朝前怀抱这两种使用形态的婴儿背带中存在如下的婴儿背带,其不具有积极地调节婴儿背带的裆部的宽度的功能,一味地利用婴儿背带的裆部的柔软性(可挠性)来实现面朝前怀抱形态。
然而,在该类型的婴儿背带中,尤其是对于低月龄的较小的婴儿,如图34所示般在面朝前怀抱时存在如下顾虑,即其膝部位于较婴儿背带100的裆围端部更内侧而使婴儿101的腿部整体抬起,或即便利用柔软的布料制成,也会压迫婴儿101的腿围部。
为应对该问题,在以往的婴儿背带中,也存在将婴儿背带的裆部的宽度预先设定得略窄的婴儿背带,但该情形时的裆宽对于面对面怀抱而言稍微过窄。因此,尤其是如果 婴儿的月龄变高,则对使用者或婴儿的负担变大。
另一方面,在以往的婴儿背带中,也有具备在面朝前怀抱时与面对面怀抱时用以积极地变更婴儿背带的裆宽的裆宽调节单元的婴儿背带。
该以往的婴儿背带的裆宽调节单元在面对面怀抱时,以裆宽较宽的扩宽状态使用婴儿背带,且在面朝前怀抱时,将婴儿背带的支持主体整体中与婴儿的胯部抵接的部分从支持主体的剩余部分切断,如图35所示般以裆宽较窄的窄宽状态使用婴儿背带102。由此,在面朝前怀抱时,婴儿101的腿部成为自然状态,从而婴儿101易于活动腿部。
在该类型的以往的婴儿背带102中,为将与婴儿101的胯部抵接的部分从支持主体的剩余部分切断而使用扣结件。
然而,该扣结件在使用婴儿背带102的过程中有意外打开的可能性。即便扣结件意外打开,也可充分确保对婴儿101的支持状态,因此在安全上无问题,但存在对使用者或婴儿101带来不必要的负担的情形。
此外,该以往的婴儿背带102在低月龄的较小的婴儿的情形时,如果以裆宽较宽的扩宽状态面对面怀抱婴儿,则如图36所示般婴儿101的膝部位于较婴儿背带102的裆围端部更内侧,从而存在成为使婴儿的腿部整体抬起,或压迫婴儿的腿部的因素的情况。
进而,在该以往的婴儿背带102中,在面朝前怀抱时使用的窄宽状态的婴儿背带的裆宽是在完全未考虑面对面怀抱下的使用的情况下来设定的。因此,如果要在使婴儿背带102为窄宽状态下进行面对面怀抱,则即便是低月龄的较小的婴儿,也存在婴儿背带102的裆部的宽度过窄而陷入婴儿101的臀部,从而对婴儿101带来负担的问题。
此外,在以往的婴儿背带中,裆部缝制线位于支持主体的裆缘部,因此存在裆部缝制线抵接于婴儿的腿围(腿根部)而带来强烈的刺激的问题。
[先前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7-268073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所欲解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以往技术的问题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在具备具有扣结件的裆宽调节单元的婴儿背带中,切实地防止在使用过程中扣结件意外打开。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在具备裆宽调节单元的婴儿背带中,可根据婴儿的 大小(成长)而实现最佳的面对面怀抱状态及最佳的面朝前怀抱状态。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防止裆部缝制线压迫婴儿的腿围(腿根部)。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康贝株式会社,未经康贝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1207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抱婴腰凳用的坐垫连接结构
- 下一篇:移动多功能午休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