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吸氧管过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11930.X | 申请日: | 2014-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617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8 |
发明(设计)人: | 杨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东仪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16/00 | 分类号: | A61M16/00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吴无惧 |
地址: | 550000 贵州***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吸氧 过滤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吸氧管。
背景技术
目前医疗中使用的氧气都是采用贮氧瓶供氧,而贮氧瓶反复使用,内部无法清洗消毒,容易有病菌存活。并且氧气都是采用工业生产,难免会有杂质,因此需要对氧气作过滤处理。
中国专利(CN 201469849 U)公开了一种带过滤装置的吸氧管,其技术方案是在吸氧管上设计了吸附器和过滤器,使输氧管中的氧气依次经过活性炭吸附杂质和滤膜除菌。这种结构的吸氧管虽然能够有效去除氧气中的杂质和细菌,但也存在其缺点:一是重量重,由于在氧气管上附加了两个相互独立的装置,尤其是吸附器,由于需要填充活性炭,因此比较重。二是由于吸附面比较小,为了保证吸附效果就要增加吸附层的厚度,从而影响氧气的流通速度。三是吸附器中的活性炭存在漏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的吸氧管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结构的吸氧管。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
一种吸氧管过滤装置,包括上气管和下气管,其特征在于:上气管和下气管分别连接上盖和下盖,上盖和下盖连接构成净化腔,内部安装两个隔板将净化腔隔成三层,上层隔板上安装活性炭滤布,下层隔板上安装微孔滤膜。
上盖和下盖的直径是上气管和下气管的4~8倍。
上盖和下盖内设有支撑片。
上气管和下气管分别安装在上盖或下盖的侧面。
活性炭滤布中的活性炭密度大于500g/m2。
微孔滤膜的孔径为0.22μm。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在吸氧管上增加了过滤净化腔,腔体有三层,氧气首先进入第一缓冲腔,经过活性炭滤布过滤杂质后进入第二缓冲腔,通过滤膜除菌后进入第三个腔体排出,可以有效除去氧气中的杂质和细菌,使病人吸入洁净的氧气。
由于过滤净化腔的直径比较大,所以过滤层的上下都有足够的空间增加其吸附面积,过滤层的就可以做得比较薄,不影响氧气的流通速度,整体的重量也较轻,减少病人的佩带负担。
进气和出气都是从侧面进出,并且由于缓冲腔的存在,减少了气流对于过滤层的局部冲击力,提高过滤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 实施例1:本实施例是一种一次性使用的带过滤净化功能的吸氧管,如图,整个净化过滤腔体的外壁由上盖1和下盖2组成,内部安装两块隔板6,隔板6端部有网孔,两块隔板6配合组成一个带网孔的空腔结构,并将整个净化过滤腔体隔离出上下两个空腔,这样就有总共3个缓冲腔。上盖1和下盖2的中央设有多个支撑片7,在上面的隔板6和上盖1的支撑片7之间安装活性炭滤布5。下方隔板6和下盖2的支撑片7之间安装微孔滤膜8。上气管3和下气管4分别安装在上盖1和下盖2的侧面,上盖1和下盖2的直径是上气管3和下气管4的4倍,其中上气管3作为进气管,下气管4作为出气管。为了保证过滤效果,活性炭滤布5单位面积上的活性炭质量大于500g/m2。微孔滤膜8的孔径选用0.22μm,可以达到 GMP 或 者药典规定的除菌 99.99%的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东仪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未经贵州东仪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1193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功能闭式引流导管
- 下一篇:一种防针刺静脉留置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