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手扶箱轴销的装配工装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10560.8 | 申请日: | 2014-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122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16 |
发明(设计)人: | 刘少雷;袁松;张杰;邹继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延锋伟世通(烟台)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19/027 | 分类号: | B23P19/02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4006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手扶 箱轴销 装配 工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轴销装配工装,尤其涉及一种汽车手扶箱轴销的装配工装,属于汽车零部件装配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汽车内饰件做工越来精细化,内饰件中子零件的数量也越来越多样化,子零件间的紧固方式也多样化,而对于一些内饰件的子零件由于本身的构造及转动等功能的要求往往必须采用轴销进行固定,而在汽车内饰件中,汽车主驾驶和副驾驶之间的手扶箱的箱盖与箱体装配时因要满足箱盖翻转的要求,所以采用轴销连接,现有对手扶箱轴销的装配一般采用手工或者工具锤敲击进行装配,往往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因采用轴销连接,内饰件的连接结构圆孔,为防止轴销脱落及其他装配问题,内饰件的直径和轴销直径差别很小,手工或工具敲击由于轴销和零件之间的摩擦力影响,轴销装配困难,尤其是装配孔较深的情况下,摩擦力更大,二者更不容易装配到位;2、采用手工或工具锤敲击进行装配,首先工人劳动强度大,且人工施力,不能保证每次装配的力度相同,装配的效果也无法保证一致;其次是工作效率低,如果在产量高峰期,还有可能影响整个生产线的节拍,导致产量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实用,操作方便的汽车手扶箱轴销的装配工装,其采用气缸进行装配不但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装配的效率,而且装配到位,装配的力度均匀一致,保证了装配的质量。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汽车手扶箱轴销的装配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包括底板及侧板,所述侧板通过支撑板固定在所述底板上,所述侧板上设有驱动气缸,所述驱动气缸的活塞上设有冲头,所述支架上还设有与冲头的相对的轴销槽,所述冲头与安装在所述轴销槽上的轴销的轴心在同一直线上,所述轴销槽的左侧设有由侧板、两侧的支撑板及底板形成的产品放置槽,所述产品放置槽内设有产品模具及产品滑道,所述产品模具固定在所述侧板上,所述产品滑道设置在所述底板上,所述产品放置槽右侧的支撑板上还设有限位机构;
所述限位机构包括手柄、推杆及导轨,所述手柄包括相互垂直连接的短臂和长臂,所述导轨设置在所述支架上,所述推杆在手柄作用下可沿所述导轨上滑动,所述短臂与所述支架伸出的端子铰接,所述推杆通过连接杆与所述长臂与短臂的连接处铰接。
进一步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架上的启动按钮及电磁阀,所述启动按钮与电磁阀及电磁阀与驱动气缸之间通过气路连接,所述启动按钮通过电磁阀来控制驱动气缸的伸缩动作。
进一步的,所述轴销槽包括设置在所述侧板上的第一支撑槽和固定在所述支撑板顶部的第二支撑槽,所述第一、第二支撑槽在同一水平面上,所述支撑槽为U型槽,在所述U型槽的上部设有限位板。轴销槽采用第一、第二支撑槽的设计,减少了轴销与轴销槽的摩擦,而U型槽及限位板的设计,避免轴销受到冲头压力翘起,实现轴销的准确定位。
设定驱动气缸的行程,将轴销放置在轴销槽内,安装好的手扶箱通过产品滑道推入使得手扶箱与产品模具衔接好,然后通过限位机构的手柄将推杆推到能顶住手扶箱,完成产品的定位,开启启动按钮,电磁阀将气压沿一气路从驱动气缸的右侧输送给驱动气缸,驱动气缸内部受到向左的压力,活塞伸出,冲头的行程达到最大,此时,轴销在冲头作用下,完全装配到手扶箱内,然后松开启动按钮,电磁阀将气压沿另一气路从驱动气缸的左侧输送给驱动气缸,驱动气缸内部受到向右的压力,活塞带动冲头向右移动复位,以上完成手扶箱轴销的装配过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首先装配的效率提高了,现有的手工装配手扶箱轴销每小时30件,采用本工装是每小时120件,显然提高了轴销装配的工作效率,保证了整个生产线的节拍;其次由于采用气缸动作,装配的行程可以预先设定,保证了装配效果的一致性,提高了轴销的装配质量;总之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非常方便,省时省力,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提高了装配效率,保证了轴销装配的一致性,提高了装配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限位机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手扶箱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延锋伟世通(烟台)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未经延锋伟世通(烟台)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1056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