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海上浮动种植养殖平台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06050.3 | 申请日: | 2014-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352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30 |
发明(设计)人: | 李恒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恒光 |
主分类号: | A01G31/02 | 分类号: | A01G3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万科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30 | 代理人: | 张亚军;杨金才 |
地址: | 100040 北京市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海上 浮动 种植 养殖 平台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海上浮动种植养殖平台。
背景技术
海洋,占地球总面积70%以上,不仅是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和创造者,也是地球生命,包括人类的最初孕育处,人类自海洋而来!
随着人类文明社会的发展,在创造了辉煌的陆地文明的同时,却也给地球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负累和不良影响。甚至是不可复原的破坏性创伤。因此,人类已经开始思考如何减少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生态的破坏和不良影响,规避环境自然灾害对人类生存的威胁,让人类及其子孙可以在这个美丽的星球上继续生存与发展?世界科学研究和客观自然与社会的规律趋势已经明确显示,必须让地球陆地休养生息。为此,人类应该尽早回归海洋。
然而,到目前为止,人类的文明史虽然已长达数万年,但对所居住星球的最大部分——海洋的认识和利用,却仅限于几百年来比较成熟的航海运输和单纯索取式的渔业捕捞技术领域,远不能满足人类的正常海上生存和支持陆地休养生息的基本需要。而只有首先解决了海洋化生存的关键性资源如:蔬果粮食和居住生活条件,才有可能实现人类海上生存的美好目标。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海上浮动种植养殖平台,实现海上农、渔产业并举,特别是农业产品可以象陆地一样实现规模化的粮、菜、果生产供应,在满足人们当前生活需要的基础上,努力探寻人类新生存方式,最终使人类能够部分停止对陆地土地的耕种,以进而实现让地球陆地休养生息,让人类生活的更健康、自由和可持续的良性发展。同时,也可为小岛屿国家和地区解决土地资源严重缺乏的问题提供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海上浮动种植养殖平台,包括基础钢架2、浮子12,其中,所述基础钢架2上表面铺设基板17,所述基板17上表面铺设种、养植层19,所述种、养植层19设置通道22,所述基础钢架2下方设置至少一个储水池21,所述储水池21与基础钢架2固定,所述储水池21具有通过基板17与种、养植层19联通的管口,所述储水池21管口上方设置盖板,所述储水池21底部设置护底板20,所述基础钢架2下表面四周对称固定浮子12,所述基础钢架2上表面中心固定中心支架16,所述中心支架16呈人字形并竖直与基础钢架2焊接,所述中心支架16顶端向基础钢架2边缘对称拉设两条以上索缆161,所述基板17边缘向外延伸设置海水淡化晒槽13,所述海水淡化晒槽13为托盘式晒槽,所述晒槽上方被倾斜的集水壁131封闭,所述集水壁131底部连接集水槽132,所述集水槽132连接储水池21。
其中,所述中心支架16上端设置长条板状结构的罩盖4,所述罩盖4边沿连接透明膜卷轴6,所述透明膜卷轴6为专用塑料功能薄膜与硬透明材料制成的卷轴,所述透明膜卷轴6可展开时可覆盖整个种、养植层19并与可与平台边缘连接,所述中心支架16斜拉出供透明膜卷轴6滚动的滑道7,所述滑道7末端设置挡板导水槽,所述透明膜卷轴6通过拉绳15操作,所述滑道7外侧设置鞍形导流脊,所述鞍形导流脊为金属薄板、透明板材制成,所述透明膜卷轴6将整个平台上部空间覆盖后,其内部设置排换气设备,所述透明膜卷轴6设置排换气口9及出入口8。
其中,所述浮子12为方口半球型或碗状结构,内部中空或填充轻质材料,所述浮子壁采用水泥、金属薄板、工程塑料或竹木制成。
其中,所述平台边沿设置高于水平面至少1m的隔板围墙1,所述隔板围墙1为轻质硬透明材料制成。
其中,所述基板17采用防水、抗腐轻质板材。
其中,所述罩盖4上设置太阳能板发电设备。
其中,所述平台周围连接固定网箱挂架10所述网箱挂架10上可铺设供人行走的舢板101,所述舢板101外端加宽。
其中,所述储水池21可进一步细分为集雨水池、淡化水池和肥水池。
其中,所述中心支架16顶端加设小型风力发电设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按照海洋环境特点,同时考虑到农作物规模化种植的技术需要,设计建造了既可单独生产使用,也方便实现集约化组团、规模化生产、管理的“种养殖平台单元”,平台单元根据实际需要连接组合,根据实际情况统一配置、合理调整,陆地水域、海洋中均可应用,利用了广阔的海洋区域和丰富的海洋资源,对解决人口过密、土地养分过度消耗、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均具有巨大贡献,可以实现随海况、季节、甚至市场的变化自由地确定、转移生产海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正面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恒光,未经李恒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0605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