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LED驱动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05863.0 | 申请日: | 2014-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086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9 |
发明(设计)人: | 姚云龙;吴建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士兰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37/02 | 分类号: | H05B37/02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张振军 |
地址: | 310012***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led 驱动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LED驱动技术,尤其涉及一种LED驱动电路。
背景技术
参考图1,传统的由交流供电的LED驱动电路包括恒流驱动器101、输出滤波电容C1和LED负载。恒流驱动器101的恒流输出信号Iin内一般含有低频交流成分,输出滤波电容C1可以滤除高频成分和一部分的工频交流成分。但是,对于有功率因数要求的场合,输出到LED负载的电流的工频交流成分就会比较大。例如,对于常用的50Hz的电网频率而言,输出到LED负载的电流含有100Hz工频成分,这样就会产生100Hz的频闪,这种频闪会影响LED负载的寿命,并会造成使用者的视觉疲劳,容易导致近视。
因此,如何降低LED负载上的工频纹波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LED驱动电路,能够降低甚至消除LED负载上的电流纹波。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LED驱动电路,包括:
恒流驱动器,产生平均值保持不变的输入电流;
第一电容,其第一端连接该恒流驱动器的第一输出端,其第二端连接该恒流驱动器的第二输出端并接地;
线性恒流控制电路,串联在LED负载与地之间,串联后的该LED负载和线性恒流控制电路与所述第一电容并联,该线性恒流控制电路提供由预设的外部基准电压控制的电流,该电流不随该线性恒流控制电路与LED负载的串接点的电压变化。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该线性恒流控制电路包括误差放大器、补偿网络和恒流源电路,其中,
所述误差放大器的第一输入端接收所述外部基准电压,其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线性恒流控制电路与LED负载的串接点,计算该外部基准电压与该串接点的电压之间的误差电压;
所述补偿网络,其输入端连接所述误差放大器的输出端,对所述误差放大器输出的误差电压积分以得到控制电压;
所述恒流源电路,串联在所述串接点与地之间并接收所述控制电压,根据所述控制电压控制所述串接点到地的电流值,使该电流值不随所述串接点的电压变化而变化。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恒流源电路为电压控制电流源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恒流源电路包括:第一NMOS晶体管,其漏极连接所述串接点,其源极接地,其栅极接收所述控制电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恒流源电路包括:
放大器,其第一输入端接收所述控制电压;
第二NMOS晶体管,其漏极连接所述串接点,其源极连接所述放大器的第二输入端,其栅极连接所述放大器的输出端;
采样电阻,其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NMOS晶体管的源极,其第二端接地。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恒流源电路包括:
电压叠加电路,其第一输入端接收所述控制电压,其第二输入端接收预设的参考电压,将所述控制电压与所述参考电压叠加以得到叠加电压;
放大器,其第一输入端接收所述叠加电压;
第二NMOS晶体管,其漏极连接所述串接点,其源极连接所述放大器的第二输入端,其栅极连接所述放大器的输出端;
采样电阻,其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NMOS晶体管的源极,其第二端接地。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恒流源电路包括:
放大电路,其输入端接收所述控制电压,对所述控制电压进行放大或缩小;
放大器,其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放大电路的输出端;
第二NMOS晶体管,其漏极连接所述串接点,其源极连接所述放大器的第二输入端,其栅极连接所述放大器的输出端;
采样电阻,其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NMOS晶体管的源极,其第二端接地。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恒流源电路包括:
反相放大电路,其输入端接收所述控制电压,对所述控制电压进行反相;
放大器,其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反相放大电路的输出端;
第二NMOS晶体管,其漏极连接所述串接点,其源极连接所述放大器的第二输入端,其栅极连接所述放大器的输出端;
采样电阻,其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NMOS晶体管的源极,其第二端接地。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误差放大器的第二输入端经由第一电阻接地并且经由第二电阻与所述串接点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误差放大器为跨导型误差放大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补偿网络由电容组成,或者由电容和电阻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士兰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士兰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0586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PCB板更换装置
- 下一篇:红外感应式自动键盘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