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应力缓冲丢手杆及井下堵塞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05534.6 | 申请日: | 2014-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299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23 |
发明(设计)人: | 刘书豪;马梓瀚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书豪;马梓瀚 |
主分类号: | E21B23/00 | 分类号: | E21B23/00;E21B33/128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梁田 |
地址: | 629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应力 缓冲 丢手 井下 堵塞 装置 | ||
1.应力缓冲丢手杆,其特征在于:
包括外杆(9)和内杆(10);
外杆(9)包括前端(91)和后端(92),外杆(9)的前端(91)和后端(92)外表面上均设置有外螺纹,外杆(9)的前端(91)和后端(92)之间设置有薄弱段(93);
外杆(9)上开设有与外杆(9)同轴的内通孔(94),内通孔(94)的内表面设置有内螺纹;
内杆(10)的外表面设置有外螺纹,内杆(10)设置于内通孔(94)中并与内通孔(94)螺纹连接;
内杆(10)的抗拉强度小于外杆(9)的抗拉强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力缓冲丢手杆,其特征在于:
所述薄弱段(93)为开设于所述外杆(9)上的环形凹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力缓冲丢手杆,其特征在于:
所述环形凹槽的横截面为半圆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力缓冲丢手杆,其特征在于:
所述环形凹槽的横截面为U性。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应力缓冲丢手杆,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杆(9)由硬质合金钢构成,所述内杆(10)由铜构成。
6.井下堵塞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中心管(1),设置于中心管(1)上的密封总成,设置于中心管(1)上且分别位于密封总成上端和下端的上锚定总成和下锚定总成;
还包括与中心管(1)上端螺栓连接的应力缓冲丢手杆;
应力缓冲丢手杆包括外杆(9)和内杆(10);
外杆(9)包括前端(91)和后端(92),外杆(9)的前端(91)和后端(92)外表面上均设置有外螺纹,后端(92)与中心管(1)上端内表面螺纹连接,外杆(9)的前端(91)和后端(92)之间设置有薄弱段(93);
外杆(9)上开设有与外杆(9)同轴的内通孔(94),内通孔(94)的内表面设置有内螺纹;
内杆(10)的外表面设置有外螺纹,内杆(10)设置于内通孔(94)中并与内通孔(94)螺纹连接;
内杆(10)的抗拉强度小于外杆(9)的抗拉强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井下堵塞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薄弱段(93)为开设于所述外杆(9)上的环形凹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井下堵塞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环形凹槽的横截面为半圆形或U型。
9.根据权利要求6~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井下堵塞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杆(9)由硬质合金钢构成,所述内杆(10)由铜构成。
10.根据权利要求6~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井下堵塞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锚定总成包括与所述中心管(1)上端的连接螺纹(101)连接的上锁定螺帽(2),与上锁定螺帽(2)接触的顶环(3),多个与顶环(3)接触的卡瓦(4),与卡瓦(4)接触的卡瓦锥托(5),卡瓦锥托(5)与所述密封总成接触;
所述下锚定总成包括与所述中心管(1)下端的连接螺纹(101)连接的下锁定螺帽(8),多个与下锁定螺帽(8)接触的卡瓦(4),与卡瓦(4)接触的卡瓦锥托(5),卡瓦锥托(5)与所述密封总成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书豪;马梓瀚,未经刘书豪;马梓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05534.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井漏水堵塞装置
- 下一篇:无缝隙防腐耐磨复合油管联接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