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弯曲疲劳试验的滴注式腐蚀环境模拟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04918.6 | 申请日: | 2014-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453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30 |
发明(设计)人: | 温爱玲;王生武;章国泉;杨军永;何颖;韩冰;何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7/00 | 分类号: | G01N17/00;G01N3/2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116028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弯曲 疲劳 试验 滴注 腐蚀 环境模拟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腐蚀环境模拟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弯曲疲劳试验的滴注式腐蚀环境模拟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关于腐蚀疲劳环境箱,都是密闭空间型的,而且疲劳试样浸泡于腐蚀环境液体中。这类腐蚀环境箱一方面由于防漏等原因导致结构复杂和操作不便,装置的成本也远高于本装置的数十倍。另一方面,密闭型浸泡式腐蚀环境相所能模拟的环境,与实际的环境相差的较大。这是因为,工程实际中的机械设备或交通汽车、火车、飞机等载运工具,其设备或零件的腐蚀环境往往处于仅仅是潮湿的状态而不是浸泡于腐蚀液体之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提供一种用于弯曲疲劳试验的滴注式腐蚀环境模拟装置,解决了目前的封闭式腐蚀疲劳环境箱结构复杂,成本高,并且不能很好地模拟实际环境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滴注单元和集液单元;滴注单元包括支架,支架上端挂有储液器,储液器上设有储液器进液口和储液器出液口,储液器的储液器出液口连接导液管的进液口,导液管的出液口通过滴注调整旋钮连接滴注咀;集液单元分为吸收蒸发罩或槽式回流箱,吸收蒸发罩根据疲劳试验机的形状设计可将疲劳试样罩于其中;槽式回流箱由腐蚀液回收箱和循环泵构成,循环泵一端管道连通腐蚀液回收箱,另一端管道出口置于腐蚀液回收箱之上。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还在于储液器、导液管和滴注咀材质可采用玻璃或塑料,所述滴注调整旋钮材质可采用塑料或橡胶。吸收蒸发罩的材质为瓦楞纸;腐蚀液回收箱的材质为有机玻璃或石英玻璃。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提供了一种半敞开式的、操作十分简便,能够更接近真实腐蚀环境的腐蚀环境模拟装置,并且其成本很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滴注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2是吸收蒸发罩结构示意图;
图3是槽式回流箱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架,2.储液器,3.导液管,4.滴注调整旋钮,5.滴注咀,6.吸收蒸发罩,7.腐蚀液回收箱,8.循环泵,9.试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是利用滴注式输液器原理开发设计而成的用于实现腐蚀疲劳试验的腐蚀环境模拟装置。根据试验对腐蚀环境的需要,可以实现滴注雾气环境和腐蚀液浸泡式两种腐蚀环境的模拟控制。该滴注式腐蚀环境装置适用于疲劳弯曲式样,试样形状为缺口试样、锥形或沙漏形等能够预先判断出疲劳断裂位置的试样。具体技术方案如下:如图1所示,滴注式腐蚀疲劳环境控制装置主要由滴注单元和集液单元两部分构成;
滴注单元:(1)主要实现腐蚀液储存和腐蚀环境控制,具体由支架1上端挂有储液器2,储液器2上设有储液器进液口和储液器出液口,储液器2的储液器出液口连接导液管3的进液口,导液管3的出液口通过滴注调整旋钮4连接滴注咀5;(2)该单元的组件材料根据腐蚀液特性,储液器2、导液管3和滴注咀5材质可采用玻璃或塑料,或其它耐腐蚀材料,滴注调整旋钮4材质可采用塑料或橡胶,或其它耐腐蚀材料;(3)在使用时,将滴注咀5固定于试样9将要发生疲劳断裂的部位;(4)滴注单元实现气雾环境模拟方法:一方面,通过滴注调整旋钮4使腐蚀液以规定的单位时间滴数不断地滴向疲劳试样9;另一方面,试样9上的腐蚀液滴将在数十秒内蒸发。这样,通过控制腐蚀液的点滴的速度与蒸发发速度的平衡程度,即可实现气雾或近气雾式的腐蚀环境。虽然腐蚀液滴向疲劳试样9后并未被瞬间蒸发而形成气雾环境,但此腐蚀液蒸发所需的数秒钟实际上并不会对试样9的疲劳寿命的影响。这是因为疲劳试验时间往往是少到数小时,长到数十小时,短短的数十秒的影响完全可以忽略;同时,实际零部件的真实腐蚀环境也往往无法量化,而是根据观察判断得到,因此腐蚀环境的定量化精确控制在疲劳试验中并不具有实际意义。而本实用新型装置的判断方法,恰好与实际零部件腐蚀环境的判断方法相一致,实际应用也表明其更具实用性。(5)浸泡式腐蚀环境的模拟方法:当控制腐蚀液流量较大形成向试样连续注液时,即可实现了浸泡式腐蚀环境。此时,腐蚀液的流量控制将改用可控制流量的耐腐蚀小马达的循环泵8来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交通大学,未经大连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0491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