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快速节能多热源加热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102845.7 | 申请日: | 2014-03-0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445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30 |
| 发明(设计)人: | 姜丰;马文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文亮;姜丰 |
| 主分类号: | F24H1/20 | 分类号: | F24H1/20;F24H9/1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5134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快速 节能 热源 加热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专利涉及使用气体作为热源的新型同轴管道加热系统,附有对热源气体实施集中加压和控制逆气流的装置,同时在热源气体加热系统基础上附加燃煤加热系统,形成多燃料加热系统。
背景技术
就现有的加热技术装置,绝大多数存在独立加热腔体并附加水泵等循环水路设施进行循环加热的方式,对于热源的利用率和能量吸收是在燃烧阶段,实际利用率还存在很大的不足,从而对于燃烧后端尾气阶段的热源几乎没有利用,所以导致实际的能源利用率较低,存在浪费能源现象,增加了成本。
现有技术,为了达到很好吸收热能源能量的目的,设计特有的循环水路附加设施,需要额外增加水泵等循环水路设计,增加了能耗。
如中国专利公告号为:CN89208157.0,于1989.12.27日公告的一种热水淋浴器,其利用在烟囱壁面上攀附有螺旋加热管,它利用了烟道内的余热使热水器内的水得到二次加热,由于其烟道的设计为直筒式,难对燃烧的尾气部分进行充分吸收利用,很难提高热源的利用效率。
如中国专利公告号为:CN201220160944.1,于2012.12.05日公告的立式热水炉具,其在炉膛内设置有螺旋加热水管吸收热量向外进行热交换,炉膛包围螺旋加热管的方式,很难对燃烧的尾气部分进行能量的利用,所以,能源利用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专利主要是针对现有热源能源利用率低为背景,通过设计一种对燃烧阶段和尾气阶段热源充分利用的速加热同轴螺旋管道,达到提高能源利用率的目的,同时,利用螺旋管路加快虹吸的原理达到减少或取消附加的循环设施,起到节能目的。
本专利的燃气部分主要是通过下述方案得以实现的:采用热源加热管道与水套管道同轴特性设计,使燃气或其他通过燃烧发出的热量气体,经过图1中1、3、4组成的加压和控制逆气流的装置,保证燃烧发出的热源气体全部、准确的进入图1中6螺旋加热室,再经过加热室外的水道将热量彻底吸收,经过水路的循环实施热交换,满足采暖、供热等需求,属于由内而外的热交换。
本专利的燃煤部分主要是通过下述方案得以实现的:利用燃气螺旋加热室基础系统,在螺旋水道上增加水道互通管,在炉体底部增加燃煤室,对螺旋水道和水道互通管实施由外而内的加热,互通管的设计不但起到燃煤使用时增加受热面积,同时也加大了水路的流通面积,更有利于水循环,提高了热源吸收效率。
本专利排气系统通过下述方案得以实现:应对日趋加重的雾霾天气,本专利设计有尾气净化系统,将排气尾管侵入到水中一定深度,使得燃烧产生的颗粒完全被水吸附,同时,排气尾气对水池中水进行加热,通过壁面向室内散热,可以达到对室温二次加热的目的,提高能源利用率。
因此,本快速节能多热源加热系统设计有以下述优点:1.加压和控制逆气流的装置,保证热源气体不射散、不逆流使燃烧产生的全部热量集中进入螺旋加热室管道,便于后期的吸收利用,提高了能源利用率。
2.螺旋加热室管道与水道同轴设计,可以通过延长螺旋管路长度设计使得热能源得到最大化的吸收和利用,延长吸能时间,水套与加热室仅一壁之隔的巧妙设计,从而对携带热量的空气实施更为完全的吸收,传递给水套内的水介质,达到热源的高效利用,螺旋管路可以在有限空间内增加吸热面积,使热源能量被充分利用吸收,更加节省空间,实现轻量化和提高能源利用率的目的。
3.底部受热的螺旋水道可以产生向上推动的单向水压,达到惯性的离心力,产生自我向上的虹吸现象到顶部,螺旋水道的设计同样能够达到加速水循环的目的,因此可以减少或取消水路附属设施,达到节能目的。
4.螺旋设计更节省空间和材料,起到轻量化的目的。
5.螺旋水道间增加水道互通的设计,提高了能源利用率,更大化的利用现有结构空间,达到加热系统小型化和轻量化的目的。
6.燃煤系统与燃气系统共用一套循环水路设施,达到节约材料,加热系统小型化和轻量化的目的。
7.排气净化系统,不但可以去除燃烧颗粒,还可以实施二次能源利用,达到更佳的节能环保。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专利的系统工作原理图。
附图2是螺旋管道加热室A向视图。
附图3是螺旋管道加热室B-B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文亮;姜丰,未经马文亮;姜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0284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有底座的灭蚊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空心莲子草繁育烟蚜茧蜂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