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桥梁高墩液压爬升的模板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02829.8 | 申请日: | 2014-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551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06 |
发明(设计)人: | 刘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三公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21/00 | 分类号: | E01D21/00 |
代理公司: | 郑州大通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1111 | 代理人: | 陈大通 |
地址: | 100012 东城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桥梁 液压 爬升 模板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桥梁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桥梁高墩液压爬升的模板装置,尤其适用于斜拉桥主桥的两侧边的V型墩结构。
背景技术
由于V形墩结构尺寸很大,承台尺寸有限,无法使用满堂或钢管支架进行斜腿的施工。如果使用国内比较流行的平衡支架法,必须搭建1个高达32m,宽30m的巨型倒三角形支架,并且需多次浇筑,难度也相当大。经后反复方案比选后,最后决定使用爬模进行支腿施工,在承台与墩座上立竖直钢管支架进行箱梁施工,悬臂系梁使用预埋托架进行浇筑。两支腿之间用拉杆直接对拉,不与钢管支架产生连接。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安装、操作方便,爬升速度快,安全系数高的用于桥梁高墩液压爬升的模板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用于桥梁高墩液压爬升的模板装置,包括爬模系统和模板液压顶升装置,所述爬模系统包括仰面外模、俯面外模和两侧外模,以及内模,其中在仰面外模和俯面外模上分别设有爬架,所述内模为一体结构,外模为分体结构,内模和外模之间形成筒状结构,并且在内外模之间设有对拉拉杆,所述模板提升装置为外模板液压顶升装置。
所述外模板液压顶升装置包括液压油缸和上下换向盒,以及提升导轨,其中液压油缸所含缸底部安装在地面上,其活塞杆端与外模板铰接。
所述内模采用木模和型钢背楞。
所述拉杆采用精轧螺纹钢筋制成。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1、在结构上,本实用新型用于桥梁高墩液压爬升的模板装置包括爬模系统和模板提升装置,所述爬模系统包括仰面外模、俯面外模和两侧外模,以及内模,其中在仰面外模和俯面外模上分别设有爬架,结构简单、合理;仰面与俯面的爬架作为主要承重结构,承受新浇混凝土的自重,设计合理;内外模除用拉杆对拉外,还要求每一层内模为整体,整套内模与外模形成筒状整体,共同受力,从而控制减小每次混凝土浇筑模板的变形量,提高施工质量;所述外模为分体结构,安装方便,可操作性强。
2、在结构上,本实用新型液压自爬模的动力来源是本身自带的液压顶升系统,液压顶升系统包括液压油缸和上下换向盒,换向盒可控制提升导轨或提升架体,通过液压系统可使模板架体与导轨间形成互爬,从而使液压自爬模稳步向上爬升,液压自爬模在施工过程中无需其它起重设备,操作方便,爬升速度快,安全系数高,是高耸建筑物施工时的首选模板体系。
3、在结构上,本实用新型所述液压油缸所含缸底部安装在地面上,其活塞杆端与外模板铰接的液压油缸,结构简单,易于实施;所述内模采用木模和型钢背楞,结构受力合理,可操作性强,有利于推广实施。
4、综上,本实用新型用于桥梁高墩液压爬升的模板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安装方便、快捷,可操作性强,并且安全系数高,有助于提高施工质量,因此,非常适于推广实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用于桥梁高墩液压爬升的模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序号:1、仰面外模,2、俯面外模,3、内模,4、爬架,5、拉杆。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参见图1,图中,本实用新型用于桥梁高墩液压爬升的模板装置,包括爬模系统和模板液压顶升装置,所述爬模系统包括仰面外模1、俯面外模2和两侧外模(图中未示出),以及内模3,其中在仰面外模和俯面外模上分别设有爬架4,所述内模为一体结构,外模为分体结构,内模和外模之间形成筒状结构,并且在内外模之间设有对拉拉杆5,所述模板液压顶升装置为外模板液压顶升装置。
所述外模板液压顶升装置(图中未示出)包括液压油缸和上下换向盒,以及提升导轨,其中液压油缸所含缸底部安装在地面上,其活塞杆端与外模板铰接。
所述内模采用木模和型钢背楞。
所述拉杆采用精轧螺纹钢筋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
爬模系统使用卓良爬模系统,爬架在仰面与俯面各安装4榀,两侧外模不设爬架,利用液压油缸直接提升。仰面与俯面的爬架作为主要承重结构,承受新浇混凝土的自重。内模采用木模和型钢背楞。内外模除用拉杆对拉外,还要求每一层内模型钢背楞用摆焊接成整体,整套内模与外模形成筒状整体,共同受力。控制减小每次混凝土浇筑模板的变形量是关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三公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交三公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0282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相不锈钢合金材料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手动与感应一体式水龙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