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回转炉的密封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00091.1 | 申请日: | 2014-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031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9 |
发明(设计)人: | 曹志永;章涵;李万善;王选信;曹康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曹氏化工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J15/38 | 分类号: | F16J15/38;F16N15/02;F27B7/24 |
代理公司: | 徐州市淮海专利事务所 32205 | 代理人: | 华德明 |
地址: | 221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回转 密封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回转炉的密封装置。
背景技术
回转炉是一种用于物料干燥、反应等操作的设备,广泛应用于化工、冶金、建材、食品等行业。在某些生产领域,回转炉炉内反应需要完全隔绝空气或防止有害气体泄露,因此,某些回转炉对密封要求极高,甚至不允许微量泄露。回转炉在运行时,炉体处于旋转状态,而用于进料或出料的炉头或炉尾是静止不动的,这样在回转炉上就出现了动静之间的密封问题,由于回转炉的直径较大,通常可达2到5米,因此炉体与炉头或者炉尾之间的动静密封无法使用常规的机械密封或者填料密封。
目前,用在回转炉上的密封主要有迷宫式密封、鱼鳞片密封、软填料遮挡式密封,还有近年来使用较多的端面密封等,这些密封形式都存在一定的缺陷,例如迷宫式密封和鱼鳞片密封效果较差,无法消除微量泄露;端面密封,即采用动、静两个密封环,并在动静密封环之间加注润滑油来进行密封,但是对于某些炉内反应温度较高时,润滑油容易结焦碳化导致密封失效,同时当回转炉尺寸较大时,密封效果不尽人意,时常发生泄露情况。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公知的回转炉的密封装置容易泄露、润滑油容易结焦碳化导致密封失效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回转炉的密封结构,该回转炉的密封结构不会泄漏,无润滑油结焦碳化,密封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回转炉的密封结构包括动密封环和静密封环,动密封环由螺钉固定在动环座上,动环座焊接在回转炉炉体端盖上;静密封环由螺钉固定在静环座上并由气缸压紧,在气缸压力作用下,使得动密封环与静密封环始终贴合,形成端面密封结构。
在静密封环上焊接一个密封圈,密封圈优先采用整圈成型制造,密封圈上设有石墨填充腔和填料槽,石墨填充腔位于静密封环的圆周外部,填料槽位于动密封环的圆周外部,在静密封环上半部分的密封面上开有凹槽,凹槽与石墨填充腔联通。
操作时,石墨填充腔内充满石墨粉,而在静密封环上半部分的密封面上开有若干个凹槽,并与石墨填充腔联通,因此在回转炉运行时,石墨填充腔内的石墨粉不断通过静密封环密封面的凹槽进入动、静密封环密封面,在动、静密封面之间起到润滑作用。
在密封圈上部焊接有石墨粉进料口,石墨粉进料口与石墨粉储存器相连,保证石墨填充腔内的石墨粉不间断添加;在密封圈下部还设置一个石墨粉出料口,用于检修时的石墨粉排出;在密封圈两侧还设置若干个检查口,用于定时检查石墨填充腔内的石墨粉填充情况;此外,在石墨填充腔上还设置有氮气进口,用于泄露时的紧急充氮保护。
在密封圈的填料槽内安装密封填料,并在密封圈的填料槽上沿圆周方向焊接若干个筋板,压盖通过螺栓固定在筋板上,压紧密封填料,同时在密封圈的填料槽上设置压紧螺栓和弹簧,压紧螺栓和弹簧与筋板错开布置,在压紧螺栓和弹簧在作用下,密封填料始终与旋转的动密封环的圆周外表面紧密贴合,实现第二道密封,防止石墨粉及气体的泄露,另外弹簧也有调节动、静密封面在运转过程中,由于不同轴度过大而引起的径向跳动。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1)该新型密封结构采用石墨粉作为动、静密封环的润滑剂,避免了在较高温度情况下,润滑油结焦碳化导致密封失效的情况发生,同时节约了润滑剂的使用成本,净化了操作环境;
(2)独特的密封圈设计,除提高了动、静密封环的密封效果外,还实现了端面密封加填料密封的双重密封,进一步提高了密封的可靠性;
(3)该新型密封结构设计,可确保在回转炉筒体出现圆周跳动时,依然能够提供良好的密封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安装使用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静密封环剖视图。
图中:1、端盖,2、动环座,3、动密封环,4、静密封环,5、静环座,6、气缸,7、波纹管,8、进(出)料管或导气管,9、密封填料,10、弹簧,11、压盖,12、压紧螺栓,13、筋板,14、石墨粉进料口,15、密封圈,16、检查口,17、氮气进口,18、石墨粉出料口。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动密封环3由螺钉固定在动环座2上,动环座2焊接在回转炉炉体端盖1上;静密封环4由螺钉固定在静环座5上,静环座5套在进(出)料管或导气管8上,由于波纹管7具有伸缩性,静环座5可在进(出)料管或导气管8上横向移动,并由气缸6压紧,在气缸6压力作用下,使得动密封环3与静密封环4始终贴合,形成端面密封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曹氏化工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徐州曹氏化工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0009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