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加热去油垢环保下水管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099920.9 | 申请日: | 2014-03-0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293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23 | 
| 发明(设计)人: | 杨永红;孙轶刚;刘建伟;李莉;张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莉 | 
| 主分类号: | E03C1/30 | 分类号: | E03C1/3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066000 河北省秦皇***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加热 油垢 环保 水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厨房下水管,具体的说是电加热去油垢环保下水管。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厨房用的下水池伴有大量油渍,堵塞的下水管与下水道,未被分解的油在下水道水流速度变慢,容易形成油泥,时间累积后,造成堵塞。另外,家里的下水管壁上油渍粘在内壁上,容易滋生细菌,并且排出的油渍也容易造成污染,产生异味,影响生活环境。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现有下水管不能分解和清理油渍的问题。提供了电加热去油垢环保下水管。该下水管通过在管内设有绝缘散热层和电加热丝,从而实现下水管自动分解油渍的目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上套环设有穿线孔,上套环与下套环之间安装有电加热去油垢环保下水管,电加热去油垢环保下水管由内向外依次为绝缘散热层、隔热层、下水管外层构成,绝缘散热层上设有凹槽,电加热丝缠绕安装在凹槽内,电加热丝的电线通过穿线孔与时间控制器相连接。
其中,所述的电加热丝为低阻值电加热丝,将电加热丝制成螺旋形状。
其中,所述的上套环与电加热去油垢环保下水管通过固体胶和/或封水胶带连接,上套环顶部与下水池相连接。
其中,所述的下套环底部连接有U型下水管,下套环与电加热去油垢环保下水管和U型下水管通过固体胶和/或封水胶带相连接。
其中,所述的时间控制器是能够设定时间周期的控制开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能够实现对下水管进行自动加热,从而实现对油渍进行热分解,使油渍从下水管内排出;并且,经过分解后的油渍降低对环境的污染,从而实现保护环境的目的。使用时间控制器控制定时加热,减少人为操作,节约用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图;
图中,1.上套环,1.1.穿线孔,2.下套环,3.绝缘散热层,3.1.凹槽,4.电加热丝,5.隔热层,6.下水管外层,7.U型下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上述方案做进一步说明。 应理解这些实施例是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是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实施例中采用的实施条件可以根据具体厂家的条件做进一步调整,未注明的实施条件通常为常规实验中的条件。
据图1所示,上套环1设有穿线孔1.1,上套环1与下套环2之间安装有电加热去油垢环保下水管,电加热去油垢环保下水管由内向外依次为绝缘散热层3、隔热层4、下水管外层6构成,绝缘散热层3上设有凹槽3.1,电加热丝4缠绕安装在凹槽3.1内,电加热丝4的电线通过穿线孔1.1与时间控制器相连接。
其中,所述的电加热丝4为低阻值电加热丝,将电加热丝4制成螺旋形状。
其中,所述的上套环1与电加热去油垢环保下水管通过固体胶和/或封水胶带连接,上套环1顶部与下水池相连接。
其中,所述的下套环2底部连接有U型下水管7,下套环2与电加热去油垢环保下水管和U型下水管7通过固体胶和/或封水胶带相连接。
其中,所述的时间控制器是能够设定时间周期的控制开关。
工作原理:
在时间控制器设定加热时间,当电加热丝对下水管道内壁进行加热时,加热到50-70℃时,此时,油渍会溶解,使依附在下水管内壁的油垢下流,同时,可以使用洗涤灵进行冲洗,使油渍更容易的从下水管内排出。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莉,未经李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9992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压力可调的张力检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陶瓷压力传感器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