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清除茶杯茶垢的刷子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99891.6 | 申请日: | 2014-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356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30 |
发明(设计)人: | 杨阳;曾明;廖慧敏;郭贤文;魏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A46B11/00 | 分类号: | A46B11/00;A47L1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39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清除 茶杯 刷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生活用品类,具体是一种清除茶杯茶垢的刷子。
背景技术
中国有几千年的茶文化历史,人们喜欢喝茶,但茶杯容易产生茶垢,而茶垢的清理常常令人苦恼。人们一般用这几种方法清除茶垢,如:用清洗液清除,用铁刷清除,用普通的毛刷清除等等,虽然用清洗液可以用化学方法将茶垢清除干净,但是容易留下有害物质,长期使用不利健康,而用铁刷则会产生划痕,伤害杯子,普通毛刷的清除效果又不明显。
为解决上诉问题,授权公号为CN201727043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告了一种刷子,但是该实用新型专利仍存在一些问题,虽然它在使用过程中不会伤害杯子表面,但是它却不能将茶杯的茶垢有效地清除干净。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安全有效的清除茶杯上附着的茶垢,不伤害杯子,结构简单实用,使用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清除茶杯茶垢的刷子,包括:刷柄和刷头,刷头由内层塑料壳体和外层海绵层构成,海绵层粘接在塑料壳体上,刷柄和刷头通过螺纹连接;其特征在于刷头内层的塑料壳体有圆柱体形空腔,刷头的侧壁和底面开设有直径为2~5mm的通孔;所述的圆柱体形空腔存放食盐;所述的侧壁通孔为50~100个,所述的底面通孔为10~30个。
上述的一种清除茶杯茶垢的刷子,在使用时,先将茶杯内表面用清水打湿,倒掉多余的清水,然后抖动该刷子,食盐通过刷子内的通孔漏出附着于茶杯内表面上,用刷子紧贴并旋转摩擦茶杯内表面,即可清除茶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在使用该刷子清洗时,预先存放在刷头空腔中的食盐能够透过刷子上的通孔漏出附着于茶杯的内表面,由于刷子的外层海绵层紧贴于茶杯内表面上,旋转刷子时,食盐不断摩擦茶垢,可以较好地去掉茶垢,同时不伤害杯子,使用方便,结构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清除茶杯茶垢的刷子的外观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清除茶杯茶垢的刷子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上述附图中,附图标记对应部件名称如下:1-刷柄,2-刷头,3-海绵层,4-塑料壳体,5-螺纹,6-空腔,7-通孔,8-食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中刷柄1的长度为130mm,直径为20mm,螺纹5为M20mm×10mm;刷头2的海绵层3的厚度为5mm,塑料壳体4的厚度为5mm;空腔6的尺寸为Φ50×60mm;通孔7的尺寸为Φ4×10mm,刷头2的侧壁上设置80个通孔7,底部设置15个通孔7。
使用时,先将刷柄1与刷头2连接部分螺纹5旋转分开,把20克食盐8倒入塑料壳体4的空腔6中,然后再连接好,把茶杯用清水打湿,抖动刷子,食盐8漏出附着于杯子内表面上,将刷子紧贴茶杯内表面并旋转刷子,通过食盐8对茶杯表面的摩擦,即可有效方便地清除茶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华大学,未经西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9989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