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牵伸初捻纺纱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99657.3 | 申请日: | 2014-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414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30 |
发明(设计)人: | 谢春萍;高卫东;刘新金;苏旭中;徐伯俊;张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D01H7/92 | 分类号: | D01H7/92;D01H5/72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周海斌;姚姣阳 |
地址: | 21412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牵伸 纺纱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牵伸初捻纺纱装置,属于环锭纺纱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据申请人所知,沿用历史悠久的环锭纺仍然是目前最主要的细纱生产方式,该方式将喂入的具有一定捻度的纤维条抽长拉细,最终加捻成所需的细纱。但是,环锭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由于存在加捻三角区,一方面会使边纤维的头尾端不易被包卷入纱条而形成毛羽;另一方面因边纤维与中心纤维受张力差异较大,在拉伸时不易同时断裂,导致无法充分利用各根单纤维的强力而降低单纱强度。
为解决此问题,纺织界研究人员已针对环锭纺加捻三角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分别在理论研究、工程实践上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成果。其中,在优化改进环锭纺加捻三角区,尤其是减小甚至消除加捻三角区的研究方面,采用气流集聚方式将牵伸后须条紧密聚集已成为重要技术手段。
例如,专利号95108623.5授权公告号CN1048298C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在牵伸机构上采用导向器的吸辊的纺纱方法和精纺机,该专利设有吸风辊,并在其外圆周设置径向吸风区,使流入吸风辊的空气产生凝聚作用,将已牵伸且无捻度的纤维带凝聚成紧密的纤维条。再如,专利号03205608.7授权公告号CN2677396Y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短吸风管式细纱集聚纺纱装置,该专利也采用了与上述专利相似的技术手段。
现有的气流集聚技术手段均采用负压气流方式,在罗拉输出到加捻之间的区域内,对已牵伸且无捻度的纤维须条产生凝聚作用,继而减小加捻三角区,改善成纱质量,尤其是减少成纱毛羽。然而,这种直接凝聚作用对纤维须条的集聚压缩作用终归有限,同时无法使纤维须条在加捻之前具有初始捻度,不利于提高最终成纱的强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牵伸初捻纺纱装置,能将已牵伸且无捻度的纤维须条进行初捻,使其具有初始捻度,并据此获得更强的集聚压缩效果,有利于提高成纱质量。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牵伸初捻纺纱装置,包括具有若干牵伸对的牵伸机构,所述牵伸对至少包括前牵伸对;其特征是,所述牵伸机构还具有圆筒状抽吸件;所述前牵伸对由前皮辊、阻捻皮辊、抽吸件构成;所述前皮辊和阻捻皮辊分别与抽吸件构成输出握持钳口和阻捻钳口;所述抽吸件上方安置有位于前皮辊和阻捻皮辊之间的气流导引件;所述抽吸件侧壁设有第一抽吸通道,所述气流导引件设有第二抽吸通道;所述前皮辊、阻捻皮辊、气流导引件以及抽吸件共同围成能供纤维须条通过的涡流捻回区。
本实用新型装置进一步完善的技术方案如下:
优选地,所述第一抽吸通道为一组相互平行并沿抽吸件周向弯曲的第一弧形槽,所述抽吸件的中空区域与外部抽气设备连接;所述第二抽吸通道为一组相互平行并沿抽吸件轴向弯曲的第二弧形槽;所述第一、第二弧形槽的弯曲方向相互垂直。
优选地,所述气流导引件具有沿抽吸件轴向放置的基板,所述第二弧形槽设于基板上。
优选地,所述气流导引件的基板具有与抽吸件相配的弯曲弧度。
优选地,所述牵伸对还包括中牵伸对和后牵伸对,所述中牵伸对由中皮辊和中罗拉构成,所述后牵伸对由后皮辊和后罗拉构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可在牵伸机构中对已牵伸且无捻度的纤维须条进行初捻,使其具有初始捻度,并据此获得更强的集聚压缩效果,有利于提高成纱质量,尤其是减少纱线毛羽、提高成纱强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纺纱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图3分别为图1实施例抽吸件和气流引导件的配合示意图。
图4为图1实施例涡流捻回区的示意图。图中箭头为空气流动方向。
图5为图1实施例纤维须条在涡流捻回区的结构变化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并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给出的例子。
实施例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牵伸初捻纺纱装置,包括具有若干牵伸对的牵伸机构,牵伸对至少包括前牵伸对;牵伸机构还具有圆筒状抽吸件10;前牵伸对由前皮辊7、阻捻皮辊8、抽吸件10构成;前皮辊7和阻捻皮辊8分别与抽吸件10构成输出握持钳口16和阻捻钳口17;抽吸件10上方安置有位于前皮辊7和阻捻皮辊8之间的气流导引件9;抽吸件10侧壁设有第一抽吸通道,气流导引件9设有第二抽吸通道;前皮辊7、阻捻皮辊8、气流导引件9以及抽吸件10共同围成能供纤维须条18通过的涡流捻回区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大学,未经江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9965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