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屋顶绿化蓄水垫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99342.9 | 申请日: | 2014-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692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13 |
发明(设计)人: | 庄洁;林汉青;陈勇宾;谢志生;尤明灿;许志文;刘锦清;谢耕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环安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D13/00 | 分类号: | E04D13/00;A01G31/02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精诚新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5218 | 代理人: | 戚东升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禾***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屋顶 绿化 蓄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屋顶绿化方面,特别是一种屋顶绿化蓄水垫。
背景技术
屋顶绿化是一切脱离了地气的种植技术,它的涵盖面不单单是屋顶种植,还包括露台、天台、阳台、墙体、地下车库顶部、立交桥等一切不与地面、自然、土壤相连接的各类建筑物和构筑物的特殊空间的绿化。屋顶绿化对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改善众多道路的硬质铺装而取代的自然土地和植物的现状,改善各种废气污染而形成的城市热岛效应,改善生态效应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在屋顶绿化领域,绿化屋顶的结构一般为防水层、隔根层、蓄水层、过滤层、种植层以及其上的植被。其中防水层、隔根层、蓄水层及过滤层需要单独施工,操作复杂(需要测试屋顶的防水性能、需要涂料做防水地面以及混凝土隔根层),且不能随意改变铺设的地点或范围,后期很难移动。并且蓄水层为连通的,需要做地面找平,否则会使水集中在地势凹陷的位置,导致上层植被过干或过涝,影响生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屋顶绿化蓄水垫,解决现有屋顶绿化施工麻烦、操作复杂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屋顶绿化蓄水垫,所述蓄水垫包括最外围的防水膜层,所述防水膜层具有矩形格子阵列结构,每个格子内填充有载银多孔玻璃材料形成载银多孔玻璃层;所述载银多孔玻璃层表面覆盖有透水膜,所述透水膜与所述防水膜粘接;所述蓄水垫四面分别设置有两进水管和两出水管,所述出水管配设有堵头。
进一步的,所述相邻格子间的防水膜层,位于离底部三分之二高的位置设有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通孔为椭圆形或方形或U型。
进一步的,所述蓄水垫高度为4~10CM。
进一步的,所述载银多孔玻璃层为蜂窝状结构,其孔径为0.2至0.6毫米,内壁镀有一层纳米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优点在于:
通过将防水膜与载银多孔玻璃层、透水膜结合形成蓄水垫,并设计成矩形格子阵列结构,使得在进行屋顶绿化时,只需将该蓄水垫铺开在屋顶,并在其上铺设种植层即可进行种植绿化,使用便捷;并且该蓄水垫不仅具有蓄水功能及自动出水、净化功能,而且能够使水均匀分布,避免因屋顶不平而导致水汇集于一处而导致植物不能正常生长。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蓄水垫的俯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蓄水垫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蓄水垫使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结合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屋顶绿化蓄水垫,所述蓄水垫包括最外围的防水膜层1,所述防水膜层1具有矩形格子阵列结构,每个格子内填充有载银多孔玻璃材料形成载银多孔玻璃层2;所述载银多孔玻璃层2表面覆盖有透水膜3,所述透水膜3与所述防水膜层1粘接;所述蓄水垫四面分别设置有两进水管11和两出水管12,所述出水管12配设有堵头(未示出)。
其中,进水管11和出水管12均设置在中间部位;当然,也可以设置靠角的位置;所述进水管11和出水管12设置的高度一致,并且出水管12的管径比进水管11的管径略小,以便在多块蓄水垫拼接时,将出水管12套进进水管11即可形成完整的一体。所述进水管11和出水管12的位置可以调换。
其中,所述相邻格子间的防水膜层1,位于离底部三分之二高的位置设有通孔4。当然也可以在二分之一或四分之三之间设置通孔,所述通孔使得格子内所保存的水分在超过一定高度时,可以通过通孔流至相邻的格子内,起到互相调节的作用。所述通孔4为椭圆形或方形或U型;若为U型,则通孔为顶部开口的形状。
其中,所述蓄水垫高度为4~10CM;优选为7CM。
所述载银多孔玻璃层2为蜂窝状结构,其孔径为0.2至0.6毫米,内壁镀有一层纳米银。所述纳米银层对渗入载银多孔玻璃层的水分能够起到杀菌作用,防止水发臭而污染环境。而载银多孔玻璃层的蜂窝状结构不仅可以进行蓄水,而且由于其孔径很小,使得其具有毛细管作用,在覆盖其上的种植层缺水时,所蓄积的水分能够通过毛细管作用自动补充到种植层,保证种植的植物正常生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环安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厦门环安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9934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分区式虹吸雨水斗
- 下一篇:用于高粘度聚氨酯组合料的卸料阀和卸料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