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尾气灰尘过滤水箱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99246.4 | 申请日: | 2014-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907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7 |
发明(设计)人: | 胡宏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亚神电缆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47/02 | 分类号: | B01D4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83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尾气 灰尘 过滤 水箱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除尘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尾气灰尘过滤水箱。
背景技术
尾气排放在工业生产中不可避免,但随着环境保护进程的推进,人们对工业尾气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传统的锅炉烟尘的过滤过滤设备分为干式除尘设备和水幕除尘设备两种,其中,水幕除尘设备的主要工作原理为:由电机驱动电机转轴,使得风扇及法兰盘同轴同步运转,由进水管进入的水通过喷头喷洒在法兰盘上,高速旋转的法兰盘将水切向甩出,形成水幕,被粉尘污染的空气由风扇吸入除尘导管腔体,当其通过水幕时,粉尘将与水混合,污浊的空气被洗净,污水从管道导出口排出无论是干式除尘设备还是水幕除尘设备,均有体积大,造价昂贵,且维护不便的特点。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尾气灰尘过滤水箱。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尾气灰尘过滤水箱,包括水箱,所述水箱前侧壁下部设有一个排水口,水箱内侧底部上设有一根通气管,且通气管上设有数个通气孔,水箱下部内壁上设有数个挡块;所述挡块上设有分隔网;所述水箱的右侧壁下部固定有进气管,且进气管的左端与通气管的右端紧密连接;所述水箱顶板左侧设有排气孔;所述排气孔上方固定有排气筒;所述排气筒中固定有锥形罩。
在使用时,尾气被从进气管鼓入水箱中的通气管内,然后通过通气孔进入水中,进而尾气中的废气可以溶在水中,在尾气上升的过程中,尾气透过分隔网,尾气被分隔成更小的气泡,从而增大气泡与水接触的表面积,进一步提高尾气中灰尘溶在水中的效果,之后气体从水箱上部冒出,进入水箱上方的排气筒中,由于水箱中的水为热水,所以水箱上部充满水蒸气,水蒸气附着在尾气内,包裹着尾气中残留的灰尘,当水蒸气附着在水箱内壁上聚集成水滴后,落在水中,将灰尘带入水中,当含有水蒸气的尾气从锥形罩上流过时,水蒸气遇冷附着在锥形罩上,集聚成水滴,进一步过滤尾气中的灰尘。
所述水箱中的水位高度超过分隔网至少10厘米,且不超过水箱内部空间高的70%,水位浸没分隔网的高度过低将导致尾气被分隔成气泡后不能充分溶在水中,若水箱中的水位过高,在气泡冒出水面时容易将水带出水面,充进排气筒中,不利于充分除尘,且容易造成水箱震动。
所述锥形罩上密布有孔隙,以在锥形罩透过气体的同时将水蒸气凝结成水滴。
所述排气筒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排气孔上,方便在锥形罩需要清洁的时候将排气筒卸下,从下部清理锥形罩。
所述通气管至少为一根,当需要处理的尾气量大时,可采用多条通气管对尾气进行分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设计合理、成本低廉、使用方便,体积小巧,占用空间小,易于普及等优点;降低了尾气处理设备的维护难度,降低了除尘设备的制造成本和使用成本,减少了尾气中的污染物对大气和动植物的影响,有利于保护环境,保护人们的身体健康。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4是图3的B-B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锥形罩的主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锥形罩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尾气灰尘过滤水箱,包括水箱1,所述水箱1前侧壁下部设有一个排水口8,当需要换水4时打开排水口8即可将水箱1内的水4放出,水箱1内侧底部上设有一根通气管2,且通气管2上设有数个通气孔201,水箱1下部内壁上设有数个挡块10;所述挡块10上设有分隔网5;所述水箱1的右侧壁下部固定有进气管3,且进气管3的左端与通气管2的右端紧密连接;所述水箱1顶板左侧设有排气孔101;所述排气孔101上方固定有排气筒6;所述排气筒6中固定有锥形罩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亚神电缆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安徽亚神电缆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9924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