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海绵一次成型的防起雾口罩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95384.5 | 申请日: | 2014-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623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13 |
发明(设计)人: | 杨彤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多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1D13/11 | 分类号: | A41D13/1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海绵 一次 成型 防起雾 口罩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口罩,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基于海绵一次成型的防起雾口罩结构。
背景技术
口罩是一种防风、防寒、提高人体卫生状况的日常用品,它对于病菌、有害气体和其它污染物具有较好的隔离和过滤效果。
但是,在寒冷天气,比如北方的冬天,戴眼镜的人同时佩戴口罩,将不可避免地面临一个很大的麻烦:受现有口罩结构的影响,人口、鼻呼出的气体会从口罩的上下左右四个侧边排出,而呼出的热空气在流动过程中会迅速冷凝成雾,直接附着在眼镜上,遮挡佩戴者的视线,从而对佩戴者的行动造成极大的不便,特别是对于骑自行车和电瓶车的人群来说,这种状况将会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很容易造成交通事故,对自己和其他人都可能带来人身安全问题。因此,这种现象必须尽快解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海绵一次成型的防起雾口罩结构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人体佩戴口罩后呼出气体容易在眼镜上凝成雾的问题,杜绝其引起的安全隐患。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基于海绵一次成型的防起雾口罩结构,包括口罩主体,和设置在该口罩主体两端的耳带,所述口罩主体由海绵、贴合于该海绵内外表面的棉布以及贴合于该棉布外表面的棉布夹层组成,在该棉布夹层内部设置有滤膜;所述口罩主体通过热压工艺一次性热压成型,其中部冲压成与人口鼻形状相吻合的凹槽空腔,在该凹槽空腔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与人眼眶下缘对应的凸型防雾带,和向所述口罩主体两端延伸的导气槽。
进一步地,所述凸型防雾带靠近所述口罩主体的上端边缘,并向所述口罩主体的两端延伸。
再进一步地,所述导气槽至少两条,且所有导气槽相互平行。
再进一步地,所述凸型防雾带和导气槽均通过冲压成型。
为提高通气效果,所述导气槽与所述凹槽空腔连通。
更进一步地,所述口罩主体为蝶形。
为确保过滤效果,达到对不同大小粒径的尘埃、杂质进行有效过滤的目的,所述滤膜包括至少两层活性炭层和包裹于所有活性炭层外部的熔喷棉,以及包裹于该熔喷棉外表面的无纺布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采用海绵为口罩的主体材料,并在上面冲压出数千个小孔,形成蜂窝状,海绵可以抑制病菌和螨虫滋生,而蜂窝状的小孔结构则可以将口鼻排出的余热和潮气轻松排出,使口鼻处的空气持续保持清新。同时,蜂窝结构改善了口罩的透气性能,减轻了口罩重量,使口罩的佩戴舒适性也得到了明显提升。
(2)本实用新型在口罩的内侧中部冲压有与人口鼻相对应的凹槽空腔,凹槽空腔两侧则冲压有凸型防雾带和导气槽,凸型防雾带与人的眼眶下缘对应,导气槽位于凸型防雾带下方,如此,既为人口鼻提供了足够的排气、吸气空间,又通过导气槽使口罩内部的气体从人脸颊两侧轻松外排,还防止了口罩内部的气体从口罩上端排出进而在眼镜上冷凝成雾,造成安全事故。凸型防雾带和导气槽的设置,彻底改变了人口鼻呼出的气体从口罩内排出时的流动方向,隔断了口罩内气体向上流动到达人眼部的途径,从根本上解决了寒冷天气佩戴口罩和眼镜时容易在眼镜上冷凝成雾的问题,为口罩的功能设计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研究额方向,具有十分重大的革新意义。
(3)本实用新型采用热压成型工艺一次性成型口罩的整体形状和凸型防雾带、凹槽空腔、导气槽等结构,生产工艺十分简单,无技术要求,非常适合大规模批量生产,容易形成产业化,可实施价值极高。
(4)本实用新型中,口罩主体的多孔海绵结构设计,可以有效保证口罩内部温度的稳定性,达到冬暖夏凉的效果,使其一年四季均适合使用,无需更换其他类型的口罩,使用范围有效扩大。
(5)本实用新型在棉布夹层内设置滤膜,利用无纺布与活性炭的结合,来对细小微粒进行过滤,过滤效果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防护力大大增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外侧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内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内侧结构示意图。
上述附图中,附图标记对应的部件名称如下:
1-口罩主体,2-耳带,3-凹槽空腔,4-凸型防雾带,5-导气槽,6-棉布夹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多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四川省多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9538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