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真空精炼炉漏钢报警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94718.7 | 申请日: | 2014-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547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06 |
发明(设计)人: | 赵锋辉;商亚丹;董波;刘向;马永军;贾涛;佟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C7/10 | 分类号: | C21C7/10;F27D21/04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61221 | 代理人: | 张超 |
地址: | 710032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真空 精炼炉 报警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真空精炼炉漏钢报警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VD、VC、VOD真空精炼系统是高温作业,在对钢水进行处理时,如果有渗漏和钢包穿包等意外情况发生时,将造成设备损坏和人员伤害的严重事故,所以漏钢报警非常重要。
现有的漏钢报警一般都是采用人工通过观察孔不定期观察,这种报警方式不但耗费人力,且不具备实时性,同时,由于肉眼观察会受到各方面条件的影响,导致这种报警方式可靠性相对较差;或者采用带放射性元素的传感器进行漏钢检测, 但这无疑将增大投资成本,不实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真空精炼炉漏钢报警装置,以解决现有的报警方式实时性和可靠性差或者投资成本高的问题。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真空精炼炉漏钢报警装置,包括水平支架和纵向垂直于水平支架内端的导电件;
所述的水平支架是2个,且平行设置,对应的导电件也是2个;
所述水平支架内设置有与导电件连接的电缆;
导电件外包裹有耐火层,该耐火层顶端与导电件的顶端之间留有间隙。
所述导电件是铜棒。
所述耐火层是陶瓷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与现有的真空精炼炉漏钢报警方式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报警装置具有良好的实时性和可靠性,若发生漏钢事件,可及时通过该报警装置发出报警信号,提示工作人员做出相应的动作处理,避免漏钢事件造成的设备损坏和人员伤害,另外,该报警装置成本低,易于生产和制造。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真空精炼炉漏钢报警装置的侧视图。
图2是真空精炼炉漏钢报警装置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水平支架;2、导电件;3、耐火材料;4、电缆;5、真空罐。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真空精炼炉漏钢报警装置,可应用于VD、VC、VOD等真空精炼系统。该报警装置安装在真空罐5的内壁上。
由图1清晰可见,该真空精炼炉漏钢报警装置包括水平支架1和纵向垂直于水平支架1内端的导电件2,水平支架1是2个,且平行设置,对应的导电件2也是2个;水平支架1内设置有与导电件2连接的电缆4,该电缆4为耐热、阻燃电缆。
该真空精炼炉漏钢报警装置的工作原理是:将水平支架1伸入真空罐5内,安装在水平支架1内端的导电件2垂直安装在真空罐5的底部,将电缆4接入电气控制系统(电气控制系统是指信号可被采集进入控制系统,通过控制系统控制一连锁的应急动作,同时输出报警),当钢水包渗漏或出现穿包时,钢水浸泡至导电件2,由于钢水的导电性,两个导电件2被钢水导通,从而接通电气控制系统、电缆4和2个导电件2的连接回路,该导通信号传至控制中心,控制中心发出报警信号,同时控制中心自动完成动作保护的功能,快速保护真空精炼设备及系统不受损失。
为避免在真空处理过程中钢水翻滚带来的钢水溢出触发导电件2出现的误报警信号,导电件2外包裹有耐火层3,该耐火层3顶端与导电件2的顶端之间留有间隙,防止钢水喷溅造成的误动作和损坏。
由于真空罐5内钢水的温度较高,所以导电件2和耐火层3必须具有耐高温和阻燃的性能,因此选择铜棒作为导电件2,选择陶瓷制成耐火层3,构成保护导电件2的陶瓷层。
在对钢水进行处理前,根据可能漏钢产生的钢水高度调整导电件2的高度,以此确保漏钢钢水的高度能够到达导电件2,同时又不至于在喷溅时产生的少量钢水浸入导电件2导致的误动作,因此只有在钢水漏出并有一定量时,此真空精炼炉漏钢报警装置才会有动作信号发出,避免误动作,增加了装置的可靠性。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本实施例提供的报警装置具有良好的实时性和可靠性,若发生漏钢事件,可及时通过该报警装置发出报警信号,提示工作人员做出相应的动作处理,避免漏钢事件造成的设备损坏和人员伤害,另外,该报警装置成本低,易于生产和制造。
以上例举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举例说明,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的限制,凡是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相似的设计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股份公司,未经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9471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利用电子立体角规代替每木检尺的方法
- 下一篇:气压传感器引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