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控制线保护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93176.1 | 申请日: | 2014-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342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23 |
发明(设计)人: | 李新凤 | 申请(专利权)人: | 嘉善远大新型墙体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11/00 | 分类号: | H02G1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7 | 代理人: | 冯云 |
地址: | 3141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控制 保护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控制线保护结构。
背景技术
在一种移动设备的使用过程中,需要通过控制线与固定设备相连,由于移动设备的移动范围不易精确控制,容易将控制线拉脱,造成设备故障。因此,有必要在移动设备与固定设备之间设置控制线保护结构,避免控制线受到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控制线保护结构,对移动设备与固定设备之间的控制线进行支撑保护。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控制线保护结构,包括横向撑板,该横向撑板与移动设备相连,横向撑板两边分别具有卷边,各卷边沿横向撑板的长度方向延伸,并向横向撑板下方卷折,移动设备的控制线从卷边之间伸出,横向撑板末端设有竖向连接柱,该竖向连接柱向上伸出,并与横向撑板相互垂直,竖向连接柱末端具有连接边,该连接边向竖向连接柱一侧伸出,并与竖向连接柱相互垂直,连接边末端设有转接板,该转接板与连接边之间通过铰链相接,使转接板可在连接边上偏转,转接板末端设有夹杆,夹杆中部设有环套,该环套外壁与转接板末端焊接相连,使夹杆可在环套中转动,控制线末端连接有滑动转接盒,该滑动转接盒通过滑槽与固定设备相连,滑动转接盒外壁具有一对凸块,各凸块分列于转接盒两侧,凸块中部具有凹槽,夹杆两端向一侧弯折,并伸入凹槽中,将转接盒夹住,夹杆末端分别具有定位孔,定位孔中设有销杆,由销杆将夹杆末端相连,使夹杆与转接盒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该控制线保护结构采用横向撑板、竖向连接柱、连接边、转接板以及夹杆形成可伸缩的保护链,只需将控制线的长度设置为大于于该保护链的最大长度,即可保证移动设备在移动过程中不会拉扯控制线,避免控制线受损,其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有利于提升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控制线保护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图示与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控制线保护结构包括横向撑板1,该横向撑板与移动设备相连,横向撑板两边分别具有卷边2,各卷边沿横向撑板的长度方向延伸,并向横向撑板下方卷折,移动设备的控制线3从卷边之间伸出,横向撑板末端设有竖向连接柱4,该竖向连接柱向上伸出,并与横向撑板相互垂直,竖向连接柱末端具有连接边5,该连接边向竖向连接柱一侧伸出,并与竖向连接柱相互垂直,连接边末端设有转接板6,该转接板与连接边之间通过铰链7相接,使转接板可在连接边上偏转,转接板末端设有夹杆8,夹杆中部设有环套9,该环套外壁与转接板末端焊接相连,使夹杆可在环套中转动,控制线末端连接有滑动转接盒10,该滑动转接盒通过滑槽与固定设备相连,滑动转接盒外壁具有一对凸块11,各凸块分列于转接盒两侧,凸块中部具有凹槽,夹杆两端向一侧弯折,并伸入凹槽中,将转接盒夹住,夹杆末端分别具有定位孔,定位孔中设有销杆12,由销杆将夹杆末端相连,使夹杆与转接盒连接。
该控制线保护结构采用横向撑板、竖向连接柱、连接边、转接板以及夹杆形成可伸缩的保护链,只需将控制线的长度设置为大于于该保护链的最大长度,即可保证移动设备在移动过程中不会拉扯控制线,避免控制线受损,其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有利于提升工作效率。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嘉善远大新型墙体有限公司,未经嘉善远大新型墙体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9317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在PON系统中链路环回检测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智能处理故障体系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