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盆式植生砼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93086.2 | 申请日: | 2014-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688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13 |
发明(设计)人: | 高庆强;郑敏升;黄金荣;张蔚;陈乘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3/14 | 分类号: | E02B3/14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鼓楼区京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2 | 代理人: | 宋连梅 |
地址: | 3500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盆式植生砼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材料技术领域中用以坡、岸生态防护的护坡构件,尤其涉及一种盆式植生砼。
【背景技术】
现阶段我国护坡材料主要为块石、普通混凝土砌块或空心混凝土砌块,采用这些制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边坡加固性能,但均存在制品外形单一,防护效果不足的问题。此外,块石或普通混凝土砌块制品在加强护坡的同时破坏周边生态环境,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水体自净功能削弱等;空心混凝土砌块进行加固时需将若干空心混凝土砌块连续平铺在坡面上,形成一个可无限延展,结构牢固的护坡,在空心的边框内可种植植物,该类制品可提供良好的护坡功能,美化环境,但砌块中的泥土容易从空心处流失,砌块易沉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盆式植生砼,能够避免泥土以流失、植生砼易沉降的问题,且还具有结构简单、拼装便捷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盆式植生砼,该盆式植生砼为一长方体的砌块,该砌块的上表面与下表面均为正方形,所述砌块的中心沿高度方向设有一用以放置土壤的通孔,所述砌块的四个对角处沿高度方向均切割形成一缺口,所述缺口为四分之一圆柱,所述砌块的前侧面与后侧面中间位置均向内凹陷形成一沿高度方向的长凹槽,所述砌块的左侧面与右侧面中间位置均向外突起形成一沿高度方向的长凸条,且所述长凸条与长凹槽相匹配。
进一步地,所述砌块为绿色生态多孔混凝土砌块。
进一步地,所述通孔为一圆柱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长凹槽与长凸条均为半圆柱。
本实用新型一种盆式植生砼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通孔与缺口的共同设置,能够避免泥土从空心处流失的问题,从而解决了植生砼易沉降的现象,此外,其还具有结构简单、拼装便捷的特点。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盆式植生砼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盆式植生砼的仰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盆式植生砼拼装后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结合参阅图1与至图2,一种盆式植生砼,该盆式植生砼为一长方体的砌块100,该砌块100的上表面101与下表面102均为正方形,所述砌块100的中心沿高度方向设有一用以放置土壤的通孔1,所述砌块100的四个对角处沿高度方向均切割形成一缺口2,所述缺口2为四分之一圆柱,所述砌块100的前侧面103与后侧面104中间位置均向内凹陷形成一沿高度方向的长凹槽3,所述砌块100的左侧面105与右侧面106中间位置均向外突起形成一沿高度方向的长凸条4,且所述长凸条4与长凹槽3相匹配。
且在本实施例中,砌块100采用透水、透气性优良的绿色生态多孔混凝土砌块;为了便于设计,通孔1为一圆柱通孔,长凹槽3与长凸条4均为半圆柱。
如图3所示,在进行坡、岸生态防护时,需要将本实用新型盆式植生砼即砌块100拼装起来,具体地,相邻两块砌块100对齐放置,且通过将其中一砌块100的长凸条4嵌入另一砌块100的长凹槽3内,从而完成两块砌块100的相互拼接安装,以此类推,完成多个砌块100的拼装,进而形成稳定的生态坡面。
砌块100拼装好后,相邻四个砌块100的缺口2恰好形成一空腔体5(如图3中所示),然后各通孔1与空腔体5内同时放置入土壤,以进行植被种植,从而有效避免泥土流失,消除泥土流失带来的沉降;且砌块100还具有结构简单、拼装便捷的特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省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9308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