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误航滞留高效光诱杀虫灯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92209.0 | 申请日: | 2014-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889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7 |
发明(设计)人: | 李建明;凌和平;狄留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鑫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M1/04 | 分类号: | A01M1/04;A01M1/22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维益专利事务所 32211 | 代理人: | 周祥生 |
地址: | 2132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滞留 高效 诱杀 | ||
1.一种误航滞留高效光诱杀虫灯,包括灯帽(1)、引虫灯(2)、集虫壳体(3)、底座板(4)、杀虫电网圈(5)和连接柱(6),在灯帽(1)的下端设有密闭盒体用于安装控制电路板,以防淋雨短路烧毁,底座板(4)固定在集虫壳体(3)的上方,底座板(4)和集虫壳体(3)的结合体通过连接柱(6)与灯帽(1)连接成一个框架,引虫灯(2)安装在底座板(4)与灯帽(1)下端之间,杀虫电网圈(5)设置在底座板(4)与灯帽(1)下端面之间,引虫灯(2)位于杀虫电网圈(5)内,其特征是:所述杀虫电网圈(5)是围合引虫灯(2)的多层间隔分布结构,其分布层数大于等于2,内层的杀虫电网圈中相邻两根正负电极线之间的间距小于外层杀虫电网圈中相邻两根正负电极线之间的间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误航滞留高效光诱杀虫灯,其特征是:所有杀虫电网圈(5)以引虫灯(2)为中心同心设置,杀虫电网圈(5)的分布层数为2~3,内层杀虫电网圈(51)中相邻两根正负电极线之间的间距为1.5~5毫米,外层杀虫电网圈(52)中相邻两根正负电极线之间的间距为6~10毫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误航滞留高效光诱杀虫灯,其特征是:所述引虫灯(2)的波长为预灭害虫的趋光光谱波长,以提高预灭害虫的聚集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误航滞留高效光诱杀虫灯,其特征是:在底座板(4)与灯帽(1)之间沿引虫灯(2)的周向均匀地设有3块以上误航滞留撞击板(7)。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误航滞留高效光诱杀虫灯,其特征是:误航滞留撞击板(7)的数量为4~8块。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误航滞留高效光诱杀虫灯,其特征是:误航滞留 撞击板(7)的形状为平面或曲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误航滞留高效光诱杀虫灯,其特征是:在集虫壳体(3)上安装有吸虫风机(8),吸虫风机(8)的进风口与集虫壳体(3)的出口相通连,吸虫风机(8)的出风口与外界相通连。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误航滞留高效光诱杀虫灯,其特征是:在集虫壳体(3)的下方设有集虫盒(9),在集虫盒(9)内设灭虫池(91),在集虫盒(9)的灭虫池(91)的上端侧面设有溢流孔(9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误航滞留高效光诱杀虫灯,其特征是:在内层杀虫电网圈(51)内设有电网清理装置(10),电网清理装置(10)包括清理刷圈(101)、丝杆(102)、螺母(103)和电机(104),清理刷圈(101)通过丝杆(102)和螺母(103)组成的丝杆螺母机构驱动实现上下移动,丝杆螺母机构中螺母(103)固定在清理刷圈(101)上,丝杆(102)安装在底座板(4)与灯帽(1)之间,丝杆(102)由安装在灯帽(1)内的电机(104)驱动,清理刷圈(101)外围设置一圈刷毛(105),刷毛(105)的外端伸出外层杀虫电网圈(52)的电极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鑫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鑫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92209.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