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玻璃翘曲度测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91669.1 | 申请日: | 2014-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320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23 |
发明(设计)人: | 刘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敏 |
主分类号: | G01B11/16 | 分类号: | G01B11/1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盈方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03 | 代理人: | 周才淇;朱晓江 |
地址: | 528200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桂城***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玻璃 曲度 测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玻璃检测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玻璃翘曲度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触摸显示屏技术的高速发展,手机面板玻璃、IPAD面板等各种盖板玻璃被大量使用。在盖板玻璃深加工行业中,为保证盖板玻璃与触摸屏的正常贴合,必须在产品出厂前对其翘曲度进行检测,淘汰翘曲度过高的次品,以确保产品质量符合后续贴合工艺的要求。此处的翘曲度是指制品相对于设计尺寸形状所产生的翘曲形变量。通常触摸屏的盖板玻璃多使用化学强化类玻璃,化学强化正单玻璃(或返修化学强化类玻璃去除玻璃表面划伤、崩等不良玻璃)过程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弯曲变形,因而触摸屏盖板玻璃翘曲度的检测判断显得尤为重要。
现有技术中,对玻璃翘曲度的检测装置有以下两种:一种是通过CCD激光位移传感器取被测物件的4个基准点,经电脑测量程序设定一个假象平面,通过非接触式测试从而得到被测量对象的翘曲度测量值,但是该装置使用的需要较昂贵的设备成本,每片玻璃的测试时间需要近8秒,测试速度缓慢,机械利用率低下。另一种装置是:采用定点拉线的办法,即在制品的对角线上两两连线,通过测量两条连线之间的距离来衡量翘曲,这种办法的缺点是:连线往往是细而软的棉线或者塑料线。在测量两者距离时,难以准确。而且在制品四点取位会多人操作,误差也会增大。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玻璃翘曲度的检测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玻璃翘曲度检测设备成本过高、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玻璃翘曲度测试装置,包括:激光源,配置成产生激光束;定位测试台,配置成:安放被检测玻璃,使得所述被检测玻璃在检测点反射由所述激光源产生的激光束,并使得被反射的激光束与所述被检测玻璃的一个纵向截面所在的平面平行;平面镜,配置成反射所述被检测玻璃反射的激光束;位移读取装置,包括一显示基板,被平面镜反射的激光束照射于该显示基板上。
可选地,所述定位测试台具有安装被检测玻璃的台面,所述平面镜的镜面所在的镜面平面与所述台面相平行。
可选地,激光源到所述台面的距离等于镜面平面与所述台面的距离。
可选地,所述台面平行于水平面。
可选地,在激光源与定位测试台间还设置有至少一个平面镜,用于将激光源发射的激光束经连续反射最终反射至所述被检测玻璃;所述定位测试台与位移读取装置之间还设置有至少一个平面镜,用于将激光束经连续反射至所述位移读取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读取依次被被检测玻璃、平面镜反射的激光在位移读取装置上的位置,通过该偏移位置判断被检测玻璃的翘曲程度,只需要对一个检测点进行检测即可达到检测目的,相对于现有技术的需要对多个检测点进行坐标检测才能得出翘曲度,能够迅速且精确地测试出被检测玻璃的翘曲度。另外,本实用新型的玻璃翘曲度测试装置相对于现有技术的玻璃翘曲度测试装置来说,造价极低,能够很大程度地节省工业成本。在现有物价条件下,其造价在1000元左右,相对于现有技术的动辄几十万的玻璃翘曲度测试装置来说,其具有显著的进步。
另外,利用本实用新型的玻璃翘曲度测试装置,也能够快速区分被检测玻璃的凹面及凸面。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玻璃翘曲度测试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被检测玻璃长度方向的截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玻璃翘曲度测试装置的原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玻璃翘曲度测试装置的另一原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玻璃翘曲度测试装置的再一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敏,未经刘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9166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