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掺锡氧化铟的短路测试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90460.3 | 申请日: | 2014-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943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2 |
发明(设计)人: | 杨锦喜 | 申请(专利权)人: | 龙川耀宇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02 | 分类号: | G01R3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7300 广东省河源***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氧化 短路 测试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ITO检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掺锡氧化铟的短路测试电路。
背景技术
现有的LCD厂测试ITO时,测试人员都是采用万用表,利用万用表测试短路的功能,将万用表的表笔放在需要测试的ITO上。ITO是掺锡氧化铟,英文全称是Indium Tin Oxide,是一种n型半导体材料,具有高的导电率、高的可见光透过率、高的机械硬度和良好的化学稳定性。
发明内容
现有的万用表测试存在着部分的缺陷,若LCD的 ITO电阻过大时,万用表的测试灵敏度将得不到保证,这就导致生产出来产品的良率也得不到保证,在ITO PITCH值较小时,即ITO走线细小时,万用表表笔过大,也不容易测试ITO短路现象。因此该万用表的使用范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路简单、使用方便、灵敏度高、精度准确、适用范围广及工作效果高的掺锡氧化铟的短路测试电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掺锡氧化铟的短路测试电路,包括放大电路、蜂鸣器、第一针灸银针和第二针灸银针;所述放大电路包括第一三极管和第二三极管,所述第一三极管和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均与第一针灸银针电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与第二针灸银针电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第二三极管的基极电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与蜂鸣器的另一端电连接,所述蜂鸣器的另一端接地。
其中,所述放大电路还包括第一电阻,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通过第一电阻与第二三极管的基极电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通过第二电阻与第二针灸银针电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三电阻与第一针灸银针电连接。
其中,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四电阻与第一针灸银针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掺锡氧化铟的短路测试电路,主要利用两个三极管组成驱动蜂鸣器的放大电路,且增设两根针灸银针,第二针灸银针外接第一三极管的基极即放大电路的输入端,两个三极管的集电极即放大电路的电源端均与第一针灸银针连接,测试时,将两根针灸银针分别放在需要测试的ITO上,如果两根ITO短路了,那么放大电路的输入端就与电源端连接,放大电路导通,输出电流驱动蜂鸣器报警,测试人员就可以判断该ITO短路。通过该电路结构的改进,可根据蜂鸣器的工作状态来判断ITO的异常与否,提高了测试的灵敏度及精确度,提高了产品检测的合格率,且测试不受ITO走线粗细的影响,扩大了适用范围。本实用新型具有电路简单、使用方便、灵敏度高、精度准确、适用范围广及工作效果高及减少产品报废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掺锡氧化铟的短路测试电路的电路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10、放大电路 11、第一针灸银针
12、第二针灸银针 LS、蜂鸣器
Q1、第一三极管 Q2、第二三极管
R1、第一电阻 R2、第二电阻
R3、第三电阻 R4、第四电阻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表述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描述。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的掺锡氧化铟的短路测试电路,包括放大电路10、蜂鸣器LS、第一针灸银针11和第二针灸银针12;放大电路10包括第一三极管Q1和第二三极管Q2,第一三极管Q1和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均与第一针灸银针11电连接,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与第二针灸银针12电连接,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电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蜂鸣器LS的一端电连接,蜂鸣器LS的另一端接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龙川耀宇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龙川耀宇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9046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绝缘隔板表面工频耐压试验装置
- 下一篇:一种绝缘子检测机器人的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