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农作物种植板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90411.X | 申请日: | 2014-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619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13 |
发明(设计)人: | 徐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9/10 | 分类号: | A01G9/10 |
代理公司: | 上海脱颖律师事务所 31259 | 代理人: | 张群峰 |
地址: | 20009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农作物 种植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的一种农作物种植板。
背景技术
我国可耕种土地面积有限,为了保证全民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提升农作物的成活率从而提升粮食产量是切实可行的方法之一。
传统的栽培方法存在成活率的问题,一般种子或秧苗种入土壤后,会有少数不发芽或死苗的情况。如果遇上不良天气等原因,死株数量就会增大,死株数量达到一定数值或覆盖一定区域时需要进行补种,补种不仅浪费资源,还耗劳动力,会降低粮食产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活株率高、使用方便的农作物种植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农业种植板包括:
板体,板体的下表面均匀分布有多个尖状部件,其中板体与所述多个尖状部件为一体模塑件;
在板体中均匀分布的多个容纳孔,每个容纳孔的上端开放且下端封闭或半封闭;
位于每个容纳孔中的塑料薄膜贮囊,其中贮囊具有单个开口端并且贮囊的开口端从容纳孔的上端露出;以及
围绕每个贮囊的开口端设置的系绳,用于扎紧或松开贮囊的开口端。
本实用新型的农作物种植板设计合理且结构简单。位于容纳孔中的贮囊可以收纳和保存种子或秧苗初期的生长发育所需营养成分,提升农作物的活株率,节省劳动力和资源。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农作物种植板。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农作物种植板总体包括大致矩形平面板体1和位于板体1中的多个贮囊3。
板体1的下表面均匀分布有多个尖状部件2。板体1与所述多个尖状部件2为一体模塑件。所述多个尖状部件2可以方便地将板体1固定在土壤中。当然,在某些无需对板体1进行固定的情况下例如悬空培育时也可以省略尖状部件2。
板体1中均匀分布有多个容纳孔(图中放置贮囊3的位置)。在某些情况下例如无需频繁移动板体1的情况下,如图1所示,容纳孔可以是在板体1中形成的上下通透的通孔。这时候贮囊3将由板体1下方的土壤或其它支撑物辅助支撑。但在通常情况下,每个容纳孔的上端开放且下端封闭或半封闭。容纳孔的上端开放的目的是便于从板体1的上表面将贮囊3放入其中;容纳孔的下端封闭或半封闭的目的是在移动板体1时防止贮囊3从板体1的下表面漏掉或脱落。对于容纳孔的下端封闭的情况,容纳孔的下端可以例如由板体1的连续板底形成(这种情况下容纳孔就是在板体1中形成的一些上端开放的盲孔)。对于容纳孔的下端半封闭的情况,容纳孔的下端可以例如由栅栏或栅格形式的不连续板底形成。
塑料薄膜制成的贮囊3位于每个容纳孔中。贮囊3具有单个开口端4并且贮囊的开口端4从容纳孔的上端露出以便于采用后面提及的系绳5扎紧或松开。贮囊3中可以放置营养成分例如营养土以及水分等。水和营养土可以保证种子或秧苗初期的生长发育。
围绕每个贮囊3的开口端4设置有系绳5,用于扎紧或松开贮囊3的开口端4。系绳5可以采用任何合适的方法附接在 贮囊3的开口端4上,例如穿过贮囊3的开口端4附近设置的周向系绳孔。
下面简要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农作物种植板的使用过程。
使用时,可以将农作物种植板的尖状部件2插入种植农作物的土壤中,使农作物种植板稳固在土壤中。然后在贮囊3内加入营养土,将种子或秧苗插入营养土中,抽紧系绳5将贮囊3的开口端4收紧些。然后可以再往贮囊内加入水,水和营养土可以保证种子或秧苗初期的生长发育。待种子发芽根系牢固后,将贮囊3的开口端4放开,多余的水流入板体1下的土壤中。之后,农作物的根系会刺破贮囊3向土壤中不断生长、壮大。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上述图示内容和实施例仅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用来对其作出任何限制。例如,也可以省略系绳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理工大学,未经上海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9041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针织设计方法和针织设计装置
- 下一篇:一种丝变形设备用履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