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偏光膜的制造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90334.8 | 申请日: | 2014-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592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06 |
发明(设计)人: | 桑木清和;井川博登;井上龙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2B5/30 | 分类号: | G02B5/30;B29D11/00;B29D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陈蕴辉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偏光 制造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偏光膜的制造装置。特别涉及在染色湿式拉伸方式下制造偏光膜的制造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作为在液晶显示装置等中使用的偏光膜,用碘、二色性染料等将聚乙烯醇薄膜染色、并单轴拉伸而形成的吸收二色性偏光膜被广为使用。
偏光膜的制造可大致分为聚乙烯醇薄膜的膨润工序、染色工序、交联工序及拉伸工序。实际上,在膨润工序、染色工序、交联工序的所有工序中大多都同时进行拉伸,很多情况下无法区分拉伸工序和其他各工序。通常会采用湿式拉伸方法,所谓湿式拉伸方法是将原料膜浸渍在处理液中的同时进行拉伸的制造方法,使用驱动辊和多个导向辊将原料膜向各处理工序进行输送。
在制造偏光膜时,在湿式拉伸工序中,将聚乙烯醇薄膜在拉伸浴中输送或拉伸时,聚乙烯醇薄膜会发生沿流动方向折叠的薄膜褶皱。特别是在通过拉伸浴中的导向辊时、或在通过位于拉伸浴的两侧的夹送辊时,薄膜的褶皱部分会被辊挤压,在薄膜上会残留条纹状的折痕、或者其部分会以染色条纹的形式出现,进而聚乙烯醇薄膜会以折叠的形状形成偏光膜,存在该局部产生不良(损伤)的问题。
进一步地,特别是在膨润工序中,被浸渍在液体中的原料膜膨润,具有在输送原料膜的过程中,容易产生褶皱的技术问题。而一旦在原料膜上产生褶皱,就会造成外观不良,进而不能成为合格的产品。
近年来,随着使用偏光膜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高品质化,希望开发与以往的偏光膜相比损伤和褶皱更少、没有折痕的偏光膜。
针对上述问题,在偏光膜的制造装置中,特别是对应用于膨润工序的导向辊,提出了使用舒展辊或弯曲辊的偏光膜的制造装置(专利文献1、2)。
采用上述偏光膜的制造装置来制造偏光膜时,可以得到损伤和褶皱有一定程度减少的偏光膜,但是还是有进一步改善的余地。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愿2006-048830
专利文献2:日本特愿2011-137262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偏光膜的制造装置,利用该偏光膜的制造装置制造出的偏光膜损伤、皱纹以及条纹少,没有折痕,外观优异。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偏光膜的制造装置,其具备对原料膜实施膨润处理的浴槽、实施染色处理的浴槽和实施交联处理的浴槽,在至少一个所述浴槽中对所述原料膜进行拉伸,所述偏光膜的制造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原料膜由驱动辊驱动,在所述浴槽中经由包含至少一根舒展辊的多个导向辊而被输送。
本实用新型的偏光膜的制造装置,优选为:在该至少一个所述浴槽中,所述舒展辊被设置为在所述原料膜的输送方向上的最后一个辊部件。
本实用新型的偏光膜的制造装置,优选为:所述舒展辊被设置在实施膨润处理的浴槽中。
本实用新型的偏光膜的制造装置,优选为:所述舒展辊的长度为1000~3500mm,辊径为50~600mm,所述舒展辊的弧高值为10~200mm。
本实用新型的偏光膜的制造装置,优选为:所述舒展辊的硬度为肖氏硬度20~60度。
本实用新型的偏光膜的制造装置,优选为:所述舒展辊的材质为三元乙丙橡胶类及丁腈橡胶类的橡胶,或者海绵。
本实用新型的偏光膜的制造装置,所述舒展辊的形状优选为へ形状。
本实用新型的偏光膜的制造装置,所述舒展辊的形状优选为圆弧状。
技术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将该偏光膜的制造装置应用于偏光膜的湿式拉伸方法时,通过设置舒展辊,从而能够更有效地使原料膜被从该舒展辊的中央部向两端侧挤出,从而消除所得到的偏光膜上的褶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偏光膜的制造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示意性地表示在偏光膜的拉伸过程中,在偏光膜上产生褶皱情况的图,
图3为放大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具有舒展辊的浴槽的图,
图4为示意性地表示本实用新型的舒展辊的图,
图5为表示本实用新型的舒展辊的弧高M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原料膜
2:驱动辊
3:导向辊
3’:舒展辊
4:干燥室
5:褶皱
6:轴承
7:处理液
101:膨润槽(浴槽)
102:染色槽(浴槽)
103:交联槽(浴槽)
104:清洗槽(浴槽)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东电工株式会社,未经日东电工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9033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