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油气传输管道上的油气分离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88902.0 | 申请日: | 2014-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745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15 |
发明(设计)人: | 孙艳霞;徐士影;姜秀美;刘玉琴;肖红霞;王深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艳霞 |
主分类号: | B01D36/00 | 分类号: | B01D36/00;B01D1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257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气 传输 管道 分离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油气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油气传输管道上的油气分离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油和气的分离通常需要极其复杂的设备,而且一般采用精准的自动化控制,因而,对油气分离的机械构件具有很高的要求。
鉴于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创作者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实践终于获得了本创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气传输管道上的油气分离器,以克服上述技术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油气传输管道上的油气分离器,其包括:
其包括主管道、外壳、进物口和出气口,在所述进物口端设置有一负压风机,用以在所述主管道内产生负压,将油、气以及杂质都吸入所述主管道中;
所述主管道内沿其中心线设置有一列百叶窗,其上设置有缝隙,进入所述主管道内的油气混合物中的气穿过百叶窗,油、水及杂质附着在百叶窗上,顺着百叶窗的斜面流到所述下壳体底部;
在所述外壳的内下侧,还设置有与每个百叶窗相对应的排油槽;经过过滤的油排入接油盘中;在所述排油槽上方设置一滤网,用以过滤掉油气中的杂质;所述外壳的下外壳设置有一排竖直的纵向漏油孔,将经过过滤的油排入接油盘中。
进一步,所述进物口与出气口的中心线为垂直关系。
进一步,所述百叶窗与所述外壳的下壳体之间也设置有缝隙。
进一步,所述接油盘与所述壳体的底部相连接,所述接油盘的上端设置有一凹槽,用以容纳从所述排油槽流入的油水混合物;所述接油盘的下端为一倾斜的端面,所述倾斜端面的最低端设置有一竖直的接油管道,油从该接油管道流出,进入油桶。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中的主管道和接油盘从高到低依次设置,利用油气混合物自身的重力实现油气分离,不需要电动控制及驱动,操作简单;主管道底部设置有排油槽,其上设置滤网以及竖直的漏油孔,既能够有足够的面积收集所述百叶窗流下的油水混合物,并且能以较快的速度流入所述接油盘;一列百叶窗结构的应用,保证油气分离过程能够在较大的范围内进行,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油气传输管道上的油气分离器的主管道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油气传输管道上的油气分离器的接油盘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和另外的技术特征和优点作更详细的说明。
请参阅图1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油气传输管道上的油气分离器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包括主管道6、一外壳1、一进物口11和一出气口12,
所述进物口与出气口的中心线为垂直关系,在所述进物口11端设置有一负压风机3,用以在所述主管道6内产生负压,将油、气以及杂质都吸入所述主管道6中。
所述主管道6内沿其中心线设置有一列百叶窗2,其上设置有缝隙,所述百叶窗2与所述外壳1的下壳体之间也设置有缝隙,进入所述主管道6内的油气混合物中的气穿过百叶窗2(如图中箭头所示方向),油及杂质从所述百叶窗2上的缝隙以及百叶窗2与下壳体之间的缝隙通过,而油气混合物中的油附着在百叶窗2上,顺着百叶窗2的斜面流到所述下壳体底部,完成油气分离过程。
在所述外壳1的内下侧,还设置有与每个百叶窗2相对应的排油槽4。
在所述排油槽4上方设置一滤网41,用以过滤掉油气中的杂质;所述外壳1的下外壳设置有一排竖直的纵向漏油孔42,将经过过滤的油排入接油盘5中。
请参阅图2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油气传输管道上的油气分离器的接油盘的正视结构示意图,所述接油盘5与所述壳体1的底部相连接,所述接油盘5的上端设置有一凹槽,用以容纳从所述排油槽4流入的油水混合物;所述接油盘5的下端为一倾斜的端面,所述倾斜端面的最低端设置有一竖直的接油管道61,所述油水混合物从该接油管道61流出,进行收集。
在所述接油管道61下端设置一油桶6,将油进行集中收集,以便运输或者储运。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发明而言仅仅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专业技术人员理解,在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可对其进行许多改变,修改,甚至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艳霞,未经孙艳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8890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粉尘检测和控制的装置
- 下一篇:汽车车门铰链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