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阻燃型电缆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87920.7 | 申请日: | 2014-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997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7 |
发明(设计)人: | 朱爱芜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幸福电器电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7/18 | 分类号: | H01B7/18;H01B7/295;H01B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83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阻燃 电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缆,具体的说是一种阻燃型电缆。
背景技术
阻燃型电力电缆用于传输和分配电能的电缆,常用于城市地下电网、发电站的引出线路、工矿企业的内部供电及过江、过海的水下输电线。阻燃型电力电缆按绝缘材料可分为油浸纸绝缘电力电缆、塑料绝缘电力电缆、橡皮绝缘电力电缆。按电压等级可分为中、低压电力电缆(35千伏及以下)、高压电缆(110千伏以上)、超高压电缆(275~800千伏)以及特高压电缆(1000千伏及以上)。此外,还可按电流制分为交流电缆和直流电缆。由于自身结构设计不合理,在电缆运输、架设时极易对电缆的表皮或者内部结构造成损坏,这样会降低阻燃型电缆的阻燃特性,再加上电缆使用一段时间以后的老化,阻燃性能急剧下降,严重的影响到了电缆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的、阻燃性能好的,能延长自身使用寿命的电缆,即一种阻燃型电缆。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阻燃型电缆,包括导体和绝缘层,所述绝缘层包裹在导体的外侧构成线芯,所述线芯的外侧以及线芯与线芯之间包裹有填充层,所述填充层与多根线芯绞合后构成缆芯,所述填充层的材质为玻璃棉,玻璃棉是将熔融玻璃纤维化,形成棉状的材料,化学成分属玻璃类,是一种无机质纤维,具有成型好、体积密度小、热导率彽、保温绝热、吸音性能好、耐腐蚀、化学性能稳定,采用玻璃棉用以对线芯起到防火保护的作用;所述缆芯的外侧挤包有一层内护套;所述内护套的外侧按照由内至外的顺序依次包裹有一号阻燃层、一号铠装层、二号阻燃层、二号铠装层和外护套,利用交替式的结构排布,通过一号铠装层对一号阻燃层进行防护,通过一号铠装层和二号铠装层对二号阻燃层进行防护,这样可以有效的防止在实际运输、架设电缆的过程中对于电缆内部结构的破坏,确保了一号阻燃层和二号阻燃层的使用性能,从而能够保证电缆自身的阻燃特性。
所述的一号阻燃层的材料为石棉,具有高抗张强度、高挠性、耐化学和热侵蚀、电绝缘,从而利用一号阻燃层对内护套和缆芯起到防火隔热的保护作用。
所述的二号阻燃层的材料为高硅氧玻璃纤维,高硅氧玻璃纤维的特性如下:
1)耐火性能好:软化点接近1700℃,可长期在900℃环境下使用,瞬间可以耐数千度的气流部刷;
2)性能较为稳定:在有机和无机酸中(氢氟酸、磷酸和盐酸除外)甚至在高温下,以及弱碱中保持良好的性能稳定;
3)对热冲击和超高辐射有较高的稳定性,在高温和高湿条件绝缘性能优良,与高温胶具有良好的黏结性能;
4)耐湿耐日光辐射并且抗震,可用于各种密封材料,制品结构牢固,在许多高温条件下保持柔软性;
5)结构及性能稳定,对人体没有危害,可代替陶瓷纤维和石棉纤维(高温下发生晶相转变);
6)防火温度高,在汽油中燃烧不氧化、不变色,强度高,不会造成二次污染;
7)具有良好的耐磨性与绝缘性能,大多数情况下价格具有竞争优势;
8)其骨架可以适当得以控制,制作各种膜件,用于液体过滤、气体分离或作为催化剂或酶的载体。
采用高硅氧玻璃纤维制成的二号阻燃层能够对电缆内部的材料起到阻燃保护的作用,且高硅氧玻璃纤维受环境影响时性能变化较小,稳定性高,从而确保了二号阻燃层的阻燃特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设计合理和阻燃性能好等优点,利用交替式的结构排布,通过一号铠装层对一号阻燃层进行防护,通过一号铠装层和二号铠装层对二号阻燃层进行防护,这样可以有效的防止在实际运输、架设电缆的过程中对于电缆内部结构的破坏,确保了一号阻燃层和二号阻燃层的使用性能,从而能够保证电缆自身的阻燃特性,延长了电缆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阐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幸福电器电缆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幸福电器电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8792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