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发动机曲轴油封防脱落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84977.1 | 申请日: | 2014-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428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30 |
发明(设计)人: | 朱友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F11/00 | 分类号: | F02F11/00;F16J15/16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张小虹 |
地址: | 241009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动机 曲轴 油封防 脱落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内燃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曲轴油封防脱落结构。
背景技术
发动机前油封结构安装于正时罩盖或相关联的件上,主要用于旋转轴的密封。通常是采用小过盈配合装配于正时罩盖或者相关联的件上。在与曲轴滑动摩擦及曲轴箱压力的循环作用(或者异常)以及油封安装密封面加工过于光滑等情况下,极易出现漏油或者油封脱落的情况。
目前,限于布置等要求,曲轴油封一般都是依靠过盈压装,摩擦力的作用起到固定与密封的作用。油封渗油甚至脱落时有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彻底杜绝油封脱落的发动机曲轴油封防脱落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发动机曲轴油封防脱落结构,包括正时罩盖,所述正时罩盖上设有安装曲轴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安装有曲轴油封,还包括垫片,所述垫片一端与正时罩盖固定连接,另一端延伸到安装孔并限位所述曲轴油封。
所述垫片延伸到安装孔的一端上设有压紧曲轴油封的凸起。
所述凸起伸入安装孔内,凸起的侧面为与安装孔相适配的圆弧面。
所述垫片为橡胶材质;垫片为椭圆形;垫片上设有螺栓孔,并通过螺栓与正时罩盖固定连接。
所述螺栓为内六角螺栓。
所述垫片共有三个,在安装孔周向均匀分布。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能在较小的安装和布置空间内实现装配,彻底杜绝油封脱落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发动机曲轴油封防脱落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发动机曲轴油封防脱落结构的垫片的结构示意图;
上述图中的标记均为:1、垫片,11、螺栓孔,12、凸起,2、正时罩盖,3、曲轴油封,4、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发动机曲轴油封防脱落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包括正时罩盖2,正时罩盖2上设有安装曲轴的安装孔,安装孔内安装有曲轴油封3,还包括垫片1,垫片1一端与正时罩盖2固定连接,另一端延伸到安装孔并限位曲轴油封3,垫片1阻挡了曲轴油封3,有效地预防曲轴油封3的脱落。
垫片1延伸到安装孔的一端上设有压紧曲轴油封3的凸起12,如图2所示。凸起12作为压紧点,压紧效果更好,彻底杜绝油封脱落的问题。
凸起12伸入安装孔内,凸起12的侧面为与安装孔相适配的圆弧面。与安装孔配合紧密,安装方便。
垫片1为橡胶材质;垫片1为椭圆形;垫片1上设有螺栓孔11,并通过螺栓4与正时罩盖2固定连接。垫片1以橡胶材质作为压紧的结构,既能确保压紧的防止脱落的可靠性,同时橡胶接触避免了垫片1对油封的刚性受力,降低了漏油的风险。采用椭圆型的垫片1结构,既满足压紧的可靠性,又考虑了空间布置要求。
螺栓4为内六角螺栓。选用内六角螺栓进行装配即可达到防止脱落的目的,对工具及布置空间也有较大改善。
垫片1共有三个,在安装孔周向均匀分布。360度均匀布置三个垫片1的设计是为了确保油封受压均匀以降低脱落风险。
安装时,第一步,在发动机前油封压装完毕后,检查并保证曲轴油封3的端面是否平整。目测将椭圆形垫片1的压紧端对准曲轴油封3的圆心方向,分别将三个内六角螺栓4分别依次穿过椭圆垫片1上的螺栓孔11和正时罩盖2上的三个螺栓安装孔内,初步拧紧;第二步,用力矩扳手按照力矩要求将上述三颗螺栓按照力矩要求拧紧即可。
垫片1有别于传统垫片的形状结构:1.在有限的布置空间下采用该椭圆垫片1结构有助于保证防脱落的可靠性;2.采用橡胶材质作为压紧点,主要考虑避免与曲轴油封3的硬性接触降低发动机运行过程中的振动油封产生的影响;3.对集成橡胶弹性变形量及压缩余量设计应考虑油封安装高度和公差值,需进行严格的尺寸链计算、装配及试验验证以确保该方案的持续有效性。
采用上述的结构后,能在较小的安装和布置空间内实现装配,彻底杜绝油封脱落的问题。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8497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