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牛角进胶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84767.2 | 申请日: | 2014-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367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24 |
发明(设计)人: | 黄海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科华模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27 | 分类号: | B29C45/27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中正知识产权事务所 44231 | 代理人: | 叶永清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牛角 胶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进胶结构,尤其涉及一种牛角进胶结构。
【背景技术】
模具是一种生产塑料制品的工具;模具注塑时,模具装夹在注塑机上,熔融塑料被注入成型模腔内,并在腔内冷却定型,然后上下模分开,经由顶出系统将制品从模腔顶出离开模具,最后模具再闭合进行下一次注塑,整个注塑过程是循环进行的。而现有的模具注塑进胶多为单点进胶,控制不了流量和流速,导致进胶时胶液流速和压力过大,容易造成起泡或涡旋,且进胶口通常不是过大就是过长,从而严重影响了产品的外观,导致生产的产品不美观;因此,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能降低胶液流速和压力、防止产生进胶漩涡、进胶时不会起泡和注塑成品美观等特点的牛角进胶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一种牛角进胶结构,包括模具型腔、流道和进胶口,所述流道和进胶口组成的腔体呈牛角型结构,其中于:牛角型结构的弧形弯曲处与型腔接触,进胶口有两个或多个。
上述的一种牛角进胶结构,所述流道和进胶口组成的牛角型结构可以大小相同,也可以大小不相同。
上述的一种牛角进胶结构,所述的牛角型结构可倾斜相应的角度进行进胶。
上述的一种牛角进胶结构,所述牛角型结构可设于型腔上侧或下侧。
上述的一种牛角进胶结构,所述进胶口根据牛角型结构的数量设有一个或两个或三个等。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在于:将进胶结构设计有多个,控制了进胶的流量和流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计牛角型结构的大小和个数,保证了适应更多的产品使用,同时还可以倾斜设置,也保证了降低胶液流速和压力,防止胶液在型腔内产生漩涡,避免起泡。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牛角进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两个牛角进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三个牛角倾斜进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大中小三个牛角进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图4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一种牛角进胶结构,包括模具型腔1、流道2和进胶口3,所述流道2和进胶口3组成的腔体呈牛角型结构,其中:牛角型结构的弧形弯曲处与型腔1接触,
进胶口3有两个或多个,当进胶口设有两个时,则选用两个进胶结构同时进胶;当进胶口设有多个时,则选用多个进胶结构同时进胶。
流道2和进胶口3组成的牛角型结构可以大小相同,也可以大小不相同,当需要制作的成品塑胶结构为对称形状时,则选用大小相同的牛角型结构进胶,当需要制作的成品塑胶结构为不对称形状时,则选用大小不同的牛角型结构进胶。
牛角型结构可倾斜相应的角度进行进胶,通常可倾斜15°、30°、45°、60°和75°。
牛角型结构可设于型腔1上侧或下侧,根据型腔的凹凸面来决定。
进胶口3根据牛角型结构的数量设有一个或两个或三个等,进胶口3设计成多个防止了流道2太长时液态塑料在流道2内冷却。
本牛角进胶结构在具体使用时,液态注塑料由流道2进入,再到牛角型腔体内沿着进胶口3流向模具型腔1中填满整个型腔,将进胶结构设计成牛角型保证了液态塑料流量和流速均匀,成品也美观。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已如说明书及图示内容,制成实际样品且经多次使用测试,从使用测试的效果看,可证明本实用新型能达到其所预期之目的,实用性价值乃无庸置疑。以上所举实施例仅用来方便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提技术特征的范围内,利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技术内容所作出局部更动或修饰的等效实施例,并且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内容,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特征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科华模具有限公司,未经广州科华模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8476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