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安全带插扣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84344.0 | 申请日: | 2014-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147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0 |
发明(设计)人: | 余俊均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文仲;余俊均 |
主分类号: | A44B11/25 | 分类号: | A44B11/25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常跃英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中国香港;8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安全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安全带插扣,特别是一种具有可拆卸结构方便安装的安全带插扣。
背景技术
情况一:现今安全带的插扣由安全带织物通过安全带插扣上面的锁紧结构固定,一般不能随便拆卸,甚至有些设计要将整个安全带拆卸以后才可以取下来,如果安全带插扣由于一些原因损坏以后,车主需要自己更换的话,因为当初车辆生产企业的设计并未顾虑到这个原因,造成车主更换安全带插扣都需要到汽修厂更换,非常不方便。
情况二:汽车在发生意外的情况下,包括汽车短路、外来强大的水压、汽车电池突然缺电等原因,车门会被锁死,无法打开,万一又碰上车内火灾或者外来洪水等意外情况,在这万分火急、生死存亡的危险时刻,车内人员急需要逃生出去,但是当事人在此时刻多数神智慌乱,一时很难在短时间里在车内找到击破汽车玻璃的工具,往往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媒体也曾多次报导因事故车辆开入大江或湖里导致司机以及乘客死亡的案件,而且车内放置逃生工具会占用汽车室内有限的空间,车主对于此类隐患意识薄弱,经常直接省略掉这类逃生工具,造成在事故出现以后发生严重的后果。
因此,对于设计出一种能够解决传统安全带插扣不易拆装,以及如何使其在危机时刻能够起到作用的安全带插扣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易拆装。并且能够作为逃生工具使用的锁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安全带插扣,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型安全带插扣,包括插销和滑动部,以及与之配合的锁扣,所述滑动部包括使安全带织物滑动的安全带槽,所述安全带槽与滑动部外边框之间设有拆装槽,以及固定并封锁拆装槽的左、右夹片,所述左、右夹片与滑动部之间具有相对应的固定通孔,并通过固定件连接固定通孔固定在滑动部上。
具体的,所述左、右夹片的宽度与滑动部外框宽度相同。
更优的,所述左、右夹片的固定件为螺钉。
具体的,所述插销前端包括用于方便在危险时击碎车辆玻璃的撞击头,所述撞击头与插销前端相连。
更优的,所述撞击头为圆锥形或者三角形。
更优的,所述插扣夹片外层镀有保护夹片和滑动部的金属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突出的有益效果:
1、 增加了拆装槽以及左、右夹片,只需将其拆开便可方便地对安全带插扣在安全带织物上进行拆装,简单、有效地解决了传统安全带插扣难以通过一般没有相关装置拆卸经验的车主进行安装的问题;
2、 通过插扣前端增加撞击部,使得车主在突发危急情况下,能够利用撞击部撞碎车窗进行逃生,有效解决了车内没有逃生工具的现状,更好地保护人身安全,而且此设计不占用车内空间,美观实用;
3、 此插扣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易进行大规模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安全带插扣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安全带插扣的夹片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安全带插扣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安全带插扣包括前部的插销1和后部的滑动部2,以及与之配合的锁扣,所述滑动部2包括使安全带织物滑动的安全带槽3,该安全带槽3呈长条型,用于将安全带织物穿过该安全带槽3,并在之上滑动。
该安全带槽3与滑动部2上端外边框之间通有一条垂直的拆装槽4,该拆装槽4连通安全带槽3与安全带插扣外部,安全带织物可以通过该拆装槽4方便的进出安全带槽3。
如图2-3所示在安全带安全带槽3上部设有固定并可以封锁拆装槽的左、右夹片7、8,所述左、右夹片7、8通过固定件固定在滑动部2上端,使得安全带插扣在夹片7、8固定在滑动部2上端的情况下,安全带槽3中的安全带织物不能通过拆装槽4进出安全带插扣,起到固定安全带织物于安全带槽3的作用。
该夹片7、8的长度与安全带插扣的滑动部2长度相同,并通过固定件夹紧固定于其上,该固定件可以是锁销,也可以是螺钉,或者是其他能将左、右夹片7、8固定于滑动部2的机械部件,本实用新型优选方案的是螺钉,穿过左、右夹片与滑动部相对应的固定通孔5,并结合螺母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文仲;余俊均,未经陈文仲;余俊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8434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层立体磨盘库磨盘更换机构
- 下一篇:系绳扣具之松紧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