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矩形料仓防止物料下落时破碎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83408.5 | 申请日: | 2014-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403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30 |
发明(设计)人: | 赵春光;刘玉华;张文来 | 申请(专利权)人: | 唐山钢铁国际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88/54 | 分类号: | B65D88/54;B65G65/40;B65G69/16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冀科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08 | 代理人: | 刘伟 |
地址: | 063000***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矩形 防止 物料 下落 破碎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矩形料仓防止物料下落破碎的溜槽型装置,属于物料仓贮运输设施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在生产中使用的料仓多为矩形料仓,下料使用的溜槽一般都是沿仓壁布置,这种溜槽容易在矩形料仓的拐角处产生死角,不利于物料运行。矩形料仓在使用时,物料都是由顶部装入,从底部卸出,由于料仓顶至料仓底之间的高度差,物料在装入时,物料与物料之间或物料与仓底之间会产生撞击,导致物料破碎,而生产需要的是块料,物料破碎后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不但影响了生产的顺利进行,也造成物料的浪费,增加了生产的成本。因此对矩形料仓的溜槽装置进行改进,防止物料装仓时发生物料破碎是十分必要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矩形料仓防止物料下落时破碎的装置,这种装置在矩形料仓内没有死角,能防止各种粒度的物料在卸料时发生破碎,降低物料破碎率。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矩形料仓防止物料下落时破碎的装置,它包括溜槽、中心轴、料仓支撑梁,中心轴位于矩形料仓的截面中心,中心轴垂直放置,中心轴的上端与料仓的仓顶固定连接,中心轴的下端与水平的料仓支撑梁相连接,料仓支撑梁的两端固定连接在料仓的仓壁上,料仓支撑梁的位置在料仓的料仓锥斗下部,溜槽为螺旋旋转溜槽,溜槽环绕中心轴,溜槽的上端与中心轴上端焊接连接,溜槽的下端固定在料仓锥斗壁上。
上述矩形料仓防止物料下落时破碎的装置,矩形料仓的四角有支撑柱,支撑柱与仓壁固定连接,料仓支撑梁的两端连接在支撑柱上。
上述矩形料仓防止物料下落时破碎的装置,所述溜槽倾角大于物料的安息角3-5o。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在进行物料卸料时,物料沿着中心溜槽旋转下滑,中心溜槽在矩形料仓内没有死角,物料可以顺利运行;溜槽的下滑倾角可以根据不同物料、不同物料的安息角进行设计和调整,以取得适宜的物料下料速度和冲击力,降低物料破碎率。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投资少、效果好,能防止各种粒度的物料在卸料时发生破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B-B剖视图。
图中标记如下:溜槽1、仓壁2、中心轴3、仓顶4、仓底5、料仓入料口6、料仓锥斗7、料仓支撑梁8、出料口9、支撑柱10。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对原有的矩形料仓溜槽进行了改进,矩形料仓的结构包括仓壁2、仓顶4、仓底5、料仓入料口6、料仓锥斗7、出料口9、支撑柱10。支撑柱10位于矩形料仓的四角,支撑柱10与仓壁2固定连接。料仓锥斗7位于矩形料仓的下部,它的周边与仓壁2连接,料仓锥斗7的底部是出料口9,料仓入料口6在料仓的仓顶4。
图中显示,本实用新型改进的防止物料下落时破碎的装置装置包括溜槽1、中心轴3、料仓支撑梁8。中心轴3位于矩形料仓的截面中心,中心轴3垂直放置,中心轴3的上端与料仓的仓顶4固定连接,为焊接或螺栓连接,中心轴3的下端与水平的料仓支撑梁8相连接,料仓支撑梁8的两端固定连接在支撑柱10上,料仓支撑梁8的位置在料仓的料仓锥斗7下部。
图中显示,溜槽1为螺旋旋转溜槽,溜槽1环绕中心轴3,溜槽1的上端与中心轴3上端焊接连接,溜槽1的下端固定在料仓锥斗7壁上。溜槽1倾角大于物料的安息角3-5o。物料不同,物料的安息角不同,这是公知技术、各设计手册都有物料安息角的表,根据物料的安息角、物料的硬度设计物料溜槽1的角度,以取得适宜的物料下料速度和冲击力。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溜槽1的倾角大于物料的安息角5o。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
在进行物料卸料时,物料沿溜槽1的螺旋的顶部向下滑落至螺旋旋转溜槽1底部卸出,物料在料仓锥斗7上表面开始堆积,料面堆积高度不断上升,随着物料料面的升高,物料从溜槽1卸出的卸料点位置也不断提高,直至溜槽1螺旋顶部,完成卸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唐山钢铁国际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唐山钢铁国际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8340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