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摩托车用蓄电池盖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81939.0 | 申请日: | 2014-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605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06 |
发明(设计)人: | 白强;郑尚华;黄定伟;郭定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裕祥电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04 | 分类号: | H01M2/04;H01M2/12 |
代理公司: | 重庆中流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4 | 代理人: | 胡长生 |
地址: | 401120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摩托车 蓄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动车用蓄电池部件,特别涉及一种摩托车用蓄电池盖。
背景技术
摩托车用蓄电池所用的电解液通常由蒸馏水和硫酸配制而成,具有较强的腐蚀性。在反复充电、放电过程中,摩托车用蓄电池内的硫酸和蒸馏水会蒸发产生带酸气体,如该带酸气体无法排除,严重时会引发摩托车用蓄电池爆炸,因此,现有技术中通常在摩托车用蓄电池盖顶部或侧面设置排气孔,同时,为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电池盖的排气孔处设置有滤气片,滤气片为了避免长期被酸液腐蚀,一般将滤气片设置在蓄电池盖的顶部或侧面,而摩托车用蓄电池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通常会遇到震动或倒置等实际问题,无法避免的存在冷凝后的酸液长期堆积于滤气片上,滤气片较易被腐蚀,使用寿命短,严重时甚至会堵塞排气通道产生安全隐患等问题;同时,现有技术中的摩托车用蓄电池中带酸气体在蓄电池内流动路径较短,不易冷却,电解液由于蒸发消耗量较大。故此,现有技术中的摩托车用蓄电池盖存在着设计结构不合理,滤气片较易被腐蚀,严重时甚至会堵塞排气通道产生安全隐患以及带酸气体在蓄电池内流动路径较短等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摩托车用蓄电池盖存在的设计结构不合理,滤气片较易被腐蚀,严重时甚至会堵塞排气通道产生安全隐患以及带酸气体在蓄电池内流动路径较短等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摩托车用蓄电池盖。
本实用新型摩托车用蓄电池盖,该蓄电池盖包括盖体,盖体上设置有排气口、密闭冷凝通道和排气嘴;排气口为若干个,若干的排气口与密闭冷凝通道连通,密闭冷凝通道一端底部连通排气嘴;所述排气嘴与密闭冷凝通道连接处设有滤气片,该滤气片的一侧与密闭冷凝通道接触,另一侧与排气嘴接触,滤气片为水平设置,滤气片的上表面高于密闭冷凝通道底面。
进一步的,所述密闭冷凝通道内对应于相邻两个排气口之间设置有气体回旋结构,气体回旋结构由至少两块隔板组成,每块隔板均固定设置在密闭冷凝通道内,每块隔板与密闭冷凝通道内壁之间以及相邻两块隔板之间均设有供气体流过的气流通道,该气流通道在水平方向上的投影为蛇形。
进一步的,所述气体回旋结构将密闭冷凝通道分隔为若干个通道单格,每个通道单格底部设置有电解液回流斜面。
进一步的,所述排气嘴与密闭冷凝通道连接处设有滤气片的容纳空间,该容纳空间与滤气片过盈配合。
本实用新型摩托车用蓄电池盖的有益效果是滤气片不易堆积冷凝后的酸液,滤气片的使用寿命较长,有效保持滤气片排气通道畅通;通过设置气体回旋结构,使排气口排出的带酸气体比较容易冷凝回流,减少电解液的消耗;每个通道单格底部设置有电解液回流斜面,加快了冷凝后的酸液迅速回流,也进一步减少了电解液的消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摩托车用蓄电池盖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摩托车用蓄电池盖俯视图;
图4为图3中B部放大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摩托车用蓄电池盖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摩托车用蓄电池盖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部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摩托车用蓄电池盖俯视图;图4为图3中B部放大示意图。图中,1为排气口,2为密闭冷凝通道,2-1通道单格,2-1-1电解液回流斜面,3为排气嘴,4为滤气片,5为容纳空间,6为气体回旋结构,6-1为隔板,6-2气流通道。由图可知,本实用新型摩托车用蓄电池盖,该蓄电池盖包括盖体,盖体上设置有排气口1、密闭冷凝通道2和排气嘴3;排气口1为若干个,若干的排气口1与密闭冷凝通道2连通,密闭冷凝通道2一端底部连通排气嘴3;所述排气嘴3与密闭冷凝通道2连接处设有滤气片4,该滤气片4的一侧与密闭冷凝通道2接触,另一侧与排气嘴3接触,滤气片4为水平设置,滤气片4的上表面高于密闭冷凝通道2底面。本实用新型摩托车用蓄电池盖由于滤气片4为水平设置,滤气片4的上表面高于密闭冷凝通道2底面,故此,密闭冷凝通道2内冷凝后的酸液不易堆积于滤气片4上,滤气片4不易受到酸液腐蚀,有效保持了滤气片4排气通道畅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裕祥电池有限公司,未经重庆裕祥电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8193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