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子身份证标签插座及光分配网络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80948.8 | 申请日: | 2014-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266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0 |
发明(设计)人: | 张灏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516 | 分类号: | H01R13/516;H01R12/71;H04Q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余刚;梁丽超 |
地址: | 518057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 身份证 标签 插座 分配 网络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标签,尤其是涉及一种电子身份证(Electronic Identity,简称为eID)标签插座及光分配网络(Optical Distribution Network,简称为ODN)设备。
背景技术
ODN基于无源光网络(Passive Optical Network,简称为PON)设备的光纤到户(Fiber To The Home,简称为FTTH)光缆网络,是FTTH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为光线路终端(Optical Line Terminal,简称为OLT)和光网络单元(Optical Network Unit,简称为ONU)之间提供光传输通道。传统ODN网络光纤的部署和管理全部依靠手工方式,效率低,还非常容易出错,造成光纤资源有效利用率低。目前已有的智能ODN网络,采用二维码、有线eID,或无线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简称为RFID)等标签方式来实现高效光纤路由及设备管理。
有线eID标签方式通常采用将包含EEPROM的标签植入光纤连接头内,标签带有一线(1-Wire)通信接口或其他串行通信接口,通过与控制板上特制的光纤适配器电子触点连接,完成与控制板PCB上的主控芯片通信链路。这种安装在PCB上的光纤适配器需要特别定制,光纤适配器与eID标签连接的电子触点通常采用类似RJ45插座或客户识别模块(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SIM)卡插座的弹簧针方式,接触面只有一个点,接触面积小,反复插拔eID标签会导致弹簧针变形,容易引起接触不良,造成与PCB上的主控芯片串行通信失败。并且,在ODN网络中引入eID方式进行光纤配线管理虽然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但是必须更改配线设备中的光纤适配器,所以使得现网中的大量常规ODN配线设备无法享受到eID技术所带来的智能化管理的好处,从而形成多种网络管理模式并行,不利于网络维护体系的优化,还会使得最先接受FTTH技术的优质用户无法享受到优质的网络维护服务,容易造成客户群的流失,对提升网络服务商的效益带来损害。综上所述,基于已有的eID智能ODN网络只适用于新建网络,无法适用于已铺设的常规ODN网络。即使对已铺设的常规ODN网络进行改造,也需要断网以更换新的智能eID配线设备。这样不仅成本高昂,而且费工费时,还影响网络的正常运行,使得最终用户和网络运营商都难以接受。
无线RFID标签方式可以实现对已铺设的常规ODN网络改造,但是需要额外的RFID读写模块,成本高,功耗大。RFID的无线连接也没有eID的有线连接可靠,RFID空中接口易受外部信号干扰,系统会被外部通过无线方式侵入,安全性较差。RFID标签的读写速度也不如eID标签的读写速度。因此,基于RFID的智能ODN网络在实际应用中较少见。
相关技术中提供了一种ODN系统的智能化改造方法。该方法中为每个光纤活动连接器安装具有唯一身份识别的条码标签,条码标签选择二维条码标签中的QR码(快速响应矩阵码)标签。在现有光网络中需要增设现场操作计算机设备,通过现场操作计算机读取二维条码标签信息。该方法虽然可以用于ODN旧网改造,但是需要人工现场操作,而且要增加现场设备,外置的条码标签容易损坏或丢失,增加人工维护和设备成本,不属于真正的全自动远程监控智能ODN。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并无有效地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相关技术中,现有的eID标签方式存在eID标签易损坏,不适于常规ODN网络改造,以及人工维护和设备成本高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eID标签插座及ODN设备,以解决上述问题至少之一。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身份证eID标签插座,包括:壳体;用于接纳eID标签插拔的eID标签接口,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
优选地,所述eID标签接口包括:压紧结构;接触结构,与所述压紧结构相对设置,并与设备的控制板电气连接,用于在插入所述eID标签时,与所述压紧结构配合夹紧所述eID标签。
优选地,所述压紧结构和/或所述接触结构为弹性部件。
优选地,所述接触结构为片状结构。
优选地,所述压紧结构为片状结构。
优选地,所述压紧结构和/或所述接触结构为拱形结构。
优选地,所述接触结构的数量至少为两个。
优选地,所述压紧结构的数量为多个。
优选地,所述壳体高度不大于5毫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8094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磁振动式分区除尘系统
- 下一篇:基于分区除尘的RF无线主机调控的除尘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