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模块化多气囊救生圈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77962.2 | 申请日: | 2014-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807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0 |
发明(设计)人: | 张宗登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63C9/15 | 分类号: | B63C9/15 |
代理公司: | 南昌新天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6115 | 代理人: | 谢德珍 |
地址: | 412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模块化 气囊 救生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救生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模块化多气囊救生圈。
背景技术
救生圈是指水上救生设备的一种,通常由软木、泡沫塑料或其他比重较小的轻型材料制成,外面包上帆布、塑料等。供游泳练习使用的救生圈也可以用橡胶制成,内充空气,也叫作橡皮圈。
救生圈是救生设备中的一个主要种类,通常是作为水上救灾及相关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安全防护必备产品。
在市场上,泳圈与救生圈有着明显的区别和使用,救生圈是指水上救生设备的一种。
现有的救生圈都是一体式的,尺寸分类很多,针对不同身高,不同体型的人都专门设计了不同的款式,这样制作的成本高,步骤繁琐,人们在挑选救生圈时,面对琳琅满目的救生圈显得不知所措,这便需要消费者有较好的专业知识,否则无法购买到合适的救生圈,且在购买时,需要针对家中不同的人群购置不同类型的救生圈,显得很麻烦。
一般的救生圈在救生时只能营救一个落水者,导致营救的几率大大降低,且不会游泳的落水者生还的几率更小,几乎没有希望生还。
现在市面上的救生圈占用空间大,不可以拆卸,携带不方便,灵活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模块化多气囊救生圈,它结构简单,可以拆卸,便于携带,灵活性好,能任意组装不同规格的救生圈,可满足不同年龄、不同身高、不同性别人群的安全需要,还可以组装出多人使用的救生圈。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含模块化气囊和锁紧装置;所述的模块化气囊为Z字型气囊,模块化气囊的两端对称设有连接孔,模块化气囊上设有一个进气孔,所述的锁紧装置包含卡接装置和连接带,卡接装置由卡扣和卡套组成,卡扣设置在连接带的一端,卡套设置在连接带的另一端,连接带穿设在相互配合的两个模块化气囊1的连接孔里,数个模块化气囊通过卡扣和卡套的卡接固定连接。
所述的连接带为荧光连接带,便于夜间使用。
所述的卡接装置的外沿为弧形,可减少与模块化气囊之间的摩擦,也可避免刮伤模块化气囊。
本实用新型操作时,将各个Z字型的模块化气囊首尾相配合连成一个指定大小的圆圈,紧固时将通过连接带穿过相互配合的两个连接孔,再通过卡接装置卡紧。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它结构简单,可以拆卸,便于携带,灵活性好,能任意组装不同规格的救生圈,可满足不同年龄、不同身高、不同性别人群的安全需要,还可以组装出多人使用的救生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卡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卡接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图1-图3,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含模块化气囊1和锁紧装置2;所述的模块化气囊1为Z字型气囊,模块化气囊1的两端对称设有连接孔1-1,模块化气囊1上设有一个进气孔1-2,所述的锁紧装置2包含卡接装置2-1和连接带2-2,卡接装置2-1由卡扣2-1-1和卡套2-1-2组成,卡扣2-1-1设置在连接带2-2的一端,卡套2-1-2设置在连接带2-2的另一端,连接带2-2穿设在相互配合的两个模块化气囊1的连接孔1-1里,数个模块化气囊1通过卡扣2-1-1和卡套2-1-2的卡接固定连接。
所述的连接带2-2为荧光连接带,便于夜间使用。
所述的卡接装置2-1的外沿为弧形,可减少与模块化气囊1之间的摩擦,也可避免刮伤模块化气囊1。
本具体实施方式操作时,将各个Z字型的模块化气囊1首尾相配合连成一个指定大小的圆圈,紧固时将通过连接带2-2穿过相互配合的两个连接孔1-1,再通过卡接装置2-1卡紧。
实施例
实施例一:
参看图1,根据个人的身高、体型选择4-5个模块化气囊1组装,由于模块化气囊1是软质的气囊,所以可以较合适的紧贴在使用者的身体上,个人使用的舒适度很高。
实施例二:
参看图4,将数个(5个以上)模块化气囊1组装成一个大圆圈,数人可以一起使用,使用方法简单、方便,这样营救时,落水者生还的比例及希望都很大。
实施例三:
参看图5,将数个实施例一中组装成的小型救生圈再通过连接带2-2连接在一起,这样便组成了几个单人救生圈组合,便于营救时帮助一些不会使用操作的人,提高了落水者生还的几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工业大学,未经湖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7796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避免电晕聚酯薄膜在低速传输中打皱的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一种休闲坐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