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折叠伸缩式滑动测斜仪架空提放线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77233.7 | 申请日: | 2014-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149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16 |
发明(设计)人: | 赵忠岳;韩建刚;陈洪伟;王加灿;陈源;雷永强;寇雨敬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B65H75/38 | 分类号: | B65H75/38;B65H75/44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570228 *** | 国省代码: | 海南;6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折叠 伸缩 滑动 测斜仪 架空 放线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测斜仪,尤其涉及一种测斜仪架空提放线装置,属于建筑测量装置领域。
背景技术
建筑施工过程中,基坑的水平位移监测有极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为施工安全提供预警,保障建筑物、施工人员等的安全,避免国家及人民的财产损失。测斜仪作为测量水平位移的一种方便有效的方法,现有测斜仪一般由传感器、传导线及记录仪器组成,操作过程的提放线直接由手进行,较为原始,且此过程中仪器传导线易混乱、不易整理,致使测量时间加长、工作效率大大降低等不足,而且造成了时间、人力的浪费。同时,现有的技术多为缠绕式提线装置,一般不能集提线和放线于一体,且测斜仪传导线一端连接伸入测斜管的传感器,另一端连接测量记录仪器,线的两端的连接物均不可旋转,缠绕式提线则不适用该种情况,因为缠绕式提线会使连接测量记录仪器部分的线扭转,会影响仪器的固定放置,甚至有可能损伤仪器和传导线。而且现有缠绕式提线装置不适用于两端均有连接物的情况。截至目前,仍未有适用的装置出现,因此,测斜过程需要一种方便提放线,易于整理传导线且适用于两端均有连接物的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可折叠伸缩式滑动测斜仪架空提放线装置,该工具不仅便于测量过程中的收线、放线,提高工作效率,且由于设计尺寸依据测斜仪装置箱,可折叠收缩放置于测斜仪存放线的箱子内,具有很高实用性,该装置的适用范围可以遍及所有两端均有连接物的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折叠伸缩式滑动测斜仪架空提放线装置,包括上部提放线结构,所述上部提放线结构包括提放线钩、传导线、用于固定传导线的线夹以及手柄,还包括可使提放线钩在竖直面内旋转第一、第二轴承以及可使提放线钩在水平面内前后移动的第三、第四、四五、第六、第七、第八轴承,所述连接并支撑第一至第八轴承的杆件将第一至第八轴承以及杆件围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状,所述上部提放线结构下部通过一调节固定装置连接有一圆环,所述圆环下部连接有一可伸缩、折叠支脚装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之优选,所述调节固定装置包括一和上部提放线结构的第一、第二轴承连接的支座竖杆以及固定于圆环上的固定竖杆,所述支座竖杆内滑动连接有一锁扣,所述固定竖杆上固接有可使锁扣放入的开口圆环。
作为本实用新型之另一优选,所述可伸缩、折叠支脚装置包括三个各自之间呈120°角的支脚,所述每个支脚由多于五节以上的伸缩套组成,所述每个伸缩套上设有可相互旋转配合固定的卡扣以及卡扣槽。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支脚的架空高度为1米,支脚共分为13节,每一节长7.5厘米,直径为2-8厘米,每一节的厚度为0.5厘米。
采用上述结构方式后,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上部提放线结构中手柄的前后移动以及顺时针、逆时针转动,配合提放线钩钩住传导线,即可很便捷地完成提线和放线的过程;通过调节固定装置中锁扣和开口圆环的配合,即可很方便地完成上部提放线结构的折叠;同时,通过三个支脚中伸缩套上卡扣和卡扣槽的配合,即可完成三个支脚的伸缩,因此,本提放线装置从根本上解决了人手直接操作的效率低下、提放线困难等问题,同时还可折叠伸缩存放于较狭小的长方体容器内。
附图说明
图1所示的是本实用新型中上部提放线结构的外观结构图。
图2所示的是本实用新型中中部圆环的外观结构图。
图3所示的是本实用新型中支座竖杆锁定时的外观结构图。
图4所示的是本实用新型中支座竖杆释放时的外观结构图。
图5所示的是本实用新型中三个支脚的仰视外观结构图。
图6所示的是本实用新型中支脚的伸缩结构示意图。
图7所示的是本实用新型整体侧面外观结构图。
其中,1、提放线钩;2、传导线;3、线夹;4、手柄;5、第一轴承;6、第二轴承;7、第三轴承;8、第四轴承;9、第五轴承;10、第六轴承;11、第七轴承;12、第八轴承;13、杆件;14、圆环;15、支座竖杆;16、固定竖杆;17、锁扣;18、开口圆环;19、支脚;20、伸缩套;21、卡扣槽;22、卡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南大学,未经海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7723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