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支撑用于输送流体的管子的支撑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76336.1 | 申请日: | 2014-02-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678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15 |
发明(设计)人: | S·米科尼 | 申请(专利权)人: | 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3/12 | 分类号: | F16L3/12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黄志兴;李翔 |
地址: | 意大利*** | 国省代码: | 意大利;IT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支撑 用于 输送 流体 管子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支撑用于输送流体的管子的支撑装置,所述流体如空气、水、油、冷却液或其他,特别是在汽车、航空、航海、农业、铁路、民用、工业以及土方领域。本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词语“管子(tube)”应当被理解为任意长条形的元件,其内侧中空,该元件允许液态及气态的流体从入口点输送到排放点。所述支撑装置配置为与所述管子关联并且连接于后者的固定支撑点。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熟知的是,将用于输送气态(例如空气或其他气体)和液态(例如油、水、冷却液或其他)等各种流体的管子充分地定位于距其他部件确定的距离,例如发动机或其他机械组件、支撑装置、元件或构件,这里将其全部定义为“支撑装置(support devices)”。
已知的是,不论金属的还是非金属的支撑装置通常用于支撑管子,所述支撑装置包括由支架、销或螺旋件组成的支撑元件,所述支撑元件通过焊接、钎焊或二次成型(overmolding)直接连接于所述管子,所述支撑元件配置为转而被连接或固定于所述管子的固定支撑点。
然而,这些已知的支撑装置具有缺点:在所述管子的管壁上直接实施支撑元件的焊接或钎焊具有在所述管子的管壁上产生洞或裂缝的危险,所述管子的管壁厚度通常为0.2mm-5.0mm,其后果为整个管子都要被淘汰。另外,焊接或钎焊过程改变了所述管子的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质,减少了产品的寿命(振动后的结构屈服、对腐蚀的抵抗性能更低等)。
当使用二次成型过程时,已知的支撑装置具有缺点:所述管子的管壁由于高注塑压力而具有崩溃(改变用于流体通过的可用截面)的风险,其后果为整个的管子不得不被淘汰。另外,由于通过所述管子输送的流体或所述管子周围环境的可能的高温,会危害所述管子或所述二次成型支撑装置的机械抵抗力。
这需要相当大的时间浪费以及显著的成本增长,而且由于所述支撑元件所连接的所述管子经常经过处理以进行弯曲,或实施其他需要的操作以使所述管子可以使用。而且,目前的焊接、钎焊以及二次成型过程要求后续的保持测试,能够校验产品的完好。
因此,需要改进支撑用于输送流体的管子的支撑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至少一个缺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获得支撑装置,该支撑装置能够简单、安全、可靠并且成本低廉地与管子关联,以在支撑部分充分地对其支撑,在管子连接于支撑装置的过程中,不会造成被支撑管子的结构的损坏,或使损坏最小化。
申请人已经设计、试验并且实施本实用新型,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并且获得这些及其他目的和优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通过独立权利要求陈述和表现其特征,同时从属权利要求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或根据主要发明构思的变形。
根据以上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管子的支撑装置,可以用于支撑输送流体所用的管子。
根据此处公开的实施方式,所述支撑装置包括套管和连接于所述套管的支撑元件,所述套管可以是封闭或打开的,所述套管设置为固定不动(immovably)地连接于所述管子。所述支撑元件可以为如支架、销、螺旋件或其他支撑或连接元件。
相应地,所述支撑元件可以设置有构件或零件,该构件或零件允许其连接于所述管子的支撑点。
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可以获得支撑装置,该支撑装置可以简单、安全、可靠并且成本低廉地连接于管子,以相对于支撑部分充分地支撑所述管子,并且被支撑管子的结构在连接于所述支撑装置的过程中不会受到损坏,即使最小限度的损坏。
根据实施方式,制造支撑用于输送流体的管子的支撑装置的方法包括在所述管子上同轴地安装套管;将所述套管定位在所述管子的所需位置,所述套管需要连接于该位置处;将所述套管固定不动地连接于管子的这一位置;以及随后在该套管上连接支撑元件,该支撑元件又连接至所述管子的支撑点。
通过这种方法,当所述支撑元件通过焊接、钎焊或二次成型连接于所述套管时,能够防止这种操作直接影响所述管子。
根据实施方式,所述管子可以由金属制成,并且所述套管可以由金属制成。
根据实施方式,所述管子可以是圆柱形,并且所述套管可以是圆柱形,并且所述套管的内径大致等于所述管子的外径,以使得所述套管同轴地安装到所述管子上。
根据实施方式,所述套管的管壁的厚度可以大于所述管子的管壁的厚度。
根据实施方式,所述管子的管壁的厚度为0.2mm至5.0mm之间,所述套管的管壁的厚度为0.5mm至6.0mm之间。
根据实施方式,所述支撑元件的管壁的厚度可以通过焊接、钎焊或粘接连接于所述套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7633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极可调组合式熔体管道支架
- 下一篇:配电线路入地电缆钢管包箍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