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整流段的水封罐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75284.6 | 申请日: | 2014-02-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970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7 |
发明(设计)人: | 曹朝辉;程向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洛阳德明石化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13/10 | 分类号: | F16K13/10;F16K27/00 |
代理公司: | 洛阳市凯旋专利事务所 41112 | 代理人: | 陆君 |
地址: | 471003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整流 水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封罐,尤其是涉及一种带整流段的水封罐。
【背景技术】
公知的,在石化行业烟气管道系统中气相介质大流量、大流道(管道直径>2m)输送时,通常采取以下的管路切断技术方法:1、大型截止阀,但大型截止阀存在设计制造困难、高温变形卡涩不易操作等技术问题,且价格比较昂贵;2、大型调节蝶阀,大直径蝶阀存在价格昂贵、密封不严、受热易变形泄露等问题,所以仅在允许气相介质少量泄漏的场合或作为紧急事故切断处理的情况下应用,若对密封要求较严的场合,均需辅以其它密封好的切断措施,因此使用的范围较小;3、传统水封罐,水封罐是目前较常用的切断手段,具有易制造、成本低、密封好、不泄漏等优点,但传统水封罐必须将大直径的低压气相管道90°交叉布置,并使气相介质在正常通过其输送时,进行了扩口减速、扩容、180°转向、缩口加速等操作,因此造成气相介质正常通过水封罐时压力损失大,从而直接影响到气相介质的输送动力输入或能量回收输出,增加了能量消耗。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整流段的水封罐,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罐体上设置进气装置和出气装置,并通过罐体上进出水管道和溢水管的调节以此来达到压降小、运行成本低、密封效果好的目的。
为了实现所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带整流段的水封罐,包括罐体、进气装置、出气装置、进出水管道和溢流管,在罐体上设有进气装置、出气装置、进出水管道和溢流管,进气装置由进气管前段、进口整流段和进气管后段构成,进气管前段插入到罐体上部内通过进口整流段与设置在罐体内部的进气管后段相连接;出气装置由出气管和出口整流段构成,出口整流段设置在罐体上部外侧面上,在出口整流段上设有出气管;所述溢流管设置在出气管下方罐体的外侧面上,所述进出水管道设置在罐体下部外侧面上。
所述出口整流段和进口整流段的外壁均为弧形结构。
所述进气管后段的直径D2与进气管前段的直径D1的比例为0.86~0.95,出气管的直径D3和出口整流段的直径D4的比例为0.5~0.95。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带整流段的水封罐,包括罐体、进气装置、出气装置、进出水管道和溢流管,通过在罐体上设置进气装置和出气装置,并通过罐体上进出水管道和溢水管的调节以此来达到压降小、运行成本低、密封效果好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带整流段的水封罐,结构简单且实用性强,使气相流动顺畅、压力损失小,降低了运行成本,同时密封更加严实、可靠,能适应不同的气相介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出口整流段;2、出气管;3、溢流管;4、进气管前段;5、进口整流段;6、罐体;7、进气管后段;8、进出水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下面的实施例可以详细的解释本实用新型,公开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保护本实用新型范围内的一切技术改进。
结合附图1所述的一种带整流段的水封罐,包括罐体6、进气装置、出气装置、进出水管道8和溢流管3,在罐体6上设有进气装置、出气装置、进出水管道8和溢流管3,进气装置由进气管前段4、进口整流段5和进气管后段7构成,进气管前段4插入到罐体6上部内通过进口整流段5与设置在罐体6内部的进气管后段7相连接;出气装置由出气管2和出口整流段1构成,出口整流段1设置在罐体6上部外侧面上,在出口整流段1上设有出气管2;所述溢流管3设置在出气管2下方罐体6的外侧面上,所述进出水管道8设置在罐体6下部外侧面上;所述出口整流段1和进口整流段5的外壁均为弧形结构;所述进气管后段7的直径D2与进气管前段4的直径D1的比例为0.86~0.95,出气管2的直径D3和出口整流段1的直径D4的比例为0.5~0.9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洛阳德明石化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洛阳德明石化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7528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