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除醛抑菌非织造布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70275.8 | 申请日: | 2014-02-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054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03 |
发明(设计)人: | 严华荣;陈健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金三发非织造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33/00 | 分类号: | B32B33/00;D04H1/4382;D04H1/492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40 | 代理人: | 韩洪 |
地址: | 3131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醛抑菌非 织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非织造布的技术领域,特别是除醛抑菌非织造布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无纺布由包括化学纤维和植物纤维等在以水或空气作为悬浮介质的条件下在湿法或干法造纸机上制成,虽为布而不经纺织故称其为无纺布。无纺布是新一代环保材料,具有强力好、透气防水、环保、柔韧、无毒无味,且价格便宜等优点。它是新一代环保材料,具有拒水、透气、柔韧、不助燃、无毒无刺激性、色彩丰富等特点。该材料若置于室外经自然分解,其最长寿命只有90天,置于室内在8年内分解,燃烧时无毒、无味、且无任何遗留物质,从而不污染环境,故环保由此而来。但是传统的无纺布功能单一,不具有除醛抗菌的功能,无法满足现有的市场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出一种除醛抑菌非织造布,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能够吸附环境中的醛类物质,达到净化的效果,同时还具有抑菌保健功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除醛抑菌非织造布,包括基布层和抗菌层,所述抗菌层位于基布层的上方,所述基布层由第一纤维、第二纤维和第三纤维混合组成的无纺布层,所述第一纤维的表面设有抑菌层,第二纤维的表面设有银镀层,第三纤维的表面设有甲壳素层。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纤维、第二纤维和第三纤维的横截面为圆形截面,第一纤维、第二纤维和第三纤维的直径均为1.5D。
作为优选,所述基布层的厚度为0.2~0.4mm,抗菌层的厚度为0.1~0.2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设有抑菌层的纤维、设有银镀层的纤维和设有甲壳素层的纤维混合组成的无纺布层作为基布层,同时在基布层上涂覆抗菌层,使得产品具有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能够吸附环境中的醛类物质,达到净化的效果,并且在涤纶纤维的外部涂覆银镀层,具有良好的抑菌保健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除醛抑菌非织造布的主视剖面图。
图中:1-基布层、2-抗菌层。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一种除醛抑菌非织造布,包括基布层1和抗菌层2,所述抗菌层2位于基布层1的上方,所述基布层1由第一纤维、第二纤维和第三纤维混合组成的无纺布层,所述第一纤维的表面设有抑菌层,第二纤维的表面设有银镀层,第三纤维的表面设有甲壳素层,所述第一纤维、第二纤维和第三纤维的横截面为圆形截面,第一纤维、第二纤维和第三纤维的直径均为1.5D,所述基布层的厚度为0.2~0.4mm,抗菌层的厚度为0.1~0.2mm。
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
本实用新型一种除醛抑菌非织造布在工作过程中,通过水刺法加固纤网工艺来制造无纺布,采用高压产生的多股微细水射流喷射纤网,水射流穿过纤网后,受托持网帘的反弹,再次穿插纤网,由此,纤网中纤维在不同方向高速水射流穿插的水力作用下,产生位移、穿插、缠结和抱合,从而使纤网得到加固通过采用设有抑菌层的第一纤维、设有银镀层的第二纤维和设有甲壳素层的第三纤维混合组成的无纺布层作为基布层1,同时在基布层1上涂覆抗菌层2,使得产品具有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能够吸附环境中的醛类物质,达到净化的效果,并且在涤纶纤维的外部涂覆银镀层,具有良好的抑菌保健功能。
上述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任何对本实用新型简单变换后的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金三发非织造布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金三发非织造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7027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泡棉成型装置
- 下一篇:一种防水、防静电印花面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