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66363.0 | 申请日: | 2014-02-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340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23 |
发明(设计)人: | 包中南;柯宇丰;林玉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庆良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502 | 分类号: | H01R13/502;H01R1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余刚;李静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且特别是涉及一种利用表面黏着技术安装至基板且高度方向及插拔方向均垂直于基板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当塑料原料射出成形塑料本体后,其相对两端易发生翘曲的现象,故当塑料本体与端子组装成电连接器后,并利用表面黏着技术(SMT)安装在基板上后,容易导致端子的吃锡深度不一,尤其是电连接器在应用受力后,其端子常发生空焊及锡裂的情形,导致电性连接功能丧失而造成电连接器的可靠度不佳。而电连接器当中,特别是垂直式电连接器,因其高度方向及插拔方向均垂直于基板,所以在应用受力后最易发生上述问题,然而习用的垂直式电连接器仅利用与塑料本体一体成形的导引柱插入基板,作为导引或固定之用,但是塑料的导引柱并无法利用焊接方式固定于基板上,所以安装强度有其限度。
因此,如何通过结构上的设计,来改善上述的问题,已成为此项事业人士所欲解决的重要课题,故本发明人乃潜心研究并配合学理的运用,而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问题的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不会因电连接器的端子吃锡深度不一、落摔或力矩作用产生的外力冲击而易产生空焊或锡裂的现象。
为达上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用以安装在一基板的安装表面上,该电连接器包括一插接本体、两列端子、以及两个金属固定件。该插接本体的高度方向与该基板的安装表面呈垂直相交,该插接本体具有一本体部、自该本体部沿该插接本体的高度方向往外延伸的一插接部、以及自该本体部的相对两端分别沿该插接本体的高度方向远离于该本体部并朝该基板延伸的两个导引柱。该端子分别沿该插接本体的长度方向排成一列,且该端子分别贯穿该本体部并设置于该插接部的相对两侧,其中每一个端子均具有一接触段及一焊接段,每一个接触段位于该插接部中,每一个焊接段沿该插接本体的厚度方向朝该本体部外弯折地延伸。两个金属固定件分别设置于该本体部的相对两端并分别邻近该导引柱的其中之一,且该金属固定件分别沿该插接本体的高度方向远离于该本体部并朝该基板延伸。
进一步地,每一个金属固定件具有与本体部相固定的一固定基部、以及自固定基部一体延伸且与基板相固定的一固定延伸部。
进一步地,每一个金属固定件呈板状且具有两个相对的板面。
进一步地,每一个金属固定件的固定延伸部于板面的其中之一上形成有一突起结构。
进一步地,每一个金属固定件的固定延伸部包含有两个并列延伸的悬臂梁,且悬臂梁的自由端分别延伸有与基板形成卡制固定的一倒勾。
进一步地,两个相对的板面分别与插接本体的长度方向垂直。
进一步地,两个相对的板面分别与插接本体的长度方向平行。
进一步地,每一个金属固定件呈圆柱状。
进一步地,每一个金属固定件的固定基部与固定延伸部之间形成有与本体部嵌合且呈环状的一嵌合凹部。
进一步地,每一个金属固定件的固定延伸部包含有两个并列延伸的悬臂梁。
进一步地,每一个金属固定件的固定延伸部包含有两个并列延伸的悬臂梁,且悬臂梁的自由端分别延伸有与基板形成卡制固定的一倒勾。
进一步地,插接本体的本体部的相对两端沿插接本体的长度方向分别向外延伸形成有一本体延伸部。
进一步地,本体延伸部上分别设有一金属配重件,每一个金属配重件具有嵌合于本体延伸部的一配重部以及自配重部一体延伸且与基板相固定的一配重延伸部。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用以安装在一基板的安装表面上,电连接器包括一插接本体,插接本体的高度方向与基板的安装表面呈垂直相交,插接本体具有一本体部、自本体部沿插接本体的高度方向往外延伸的一插接部、以及自本体部的相对两端分别沿插接本体的高度方向远离于本体部并朝基板延伸的两个导引柱,其中本体部的相对两端沿插接本体的长度方向分别向外延伸形成有一本体延伸部;两列端子,端子分别沿插接本体的长度方向排成一列,且端子分别贯穿本体部并设置于插接部的相对两侧,其中每一个端子均具有一接触段及一焊接段,每一个接触段位于插接部中,每一个焊接段沿插接本体的厚度方向朝本体部外弯折延伸;及两个金属配重件,金属配重件分别设置于本体延伸部上并分别邻近导引柱的其中之一,且金属配重件分别沿插接本体的高度方向远离于本体延伸部并朝基板延伸,其中每一个金属配重件具有嵌合于本体延伸部的一配重部、以及自配重部一体延伸且与基板相固定的一配重延伸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庆良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庆良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6636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