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光纤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65801.1 | 申请日: | 2014-02-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888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2 |
发明(设计)人: | 童朝阳;齐龙舟;刘蕾;林麟 | 申请(专利权)人: |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38 | 分类号: | G02B6/38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孙纪泉 |
地址: | 200131 上海市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纤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纤连接器。
背景技术
目前基于多孔插芯(特别说明,本申请中的说明、示例图均采用公端插芯为例,但是本申请中的特征同样适用于母端多孔插芯,为了简洁起见,这里不再另作表述)的多光纤连接一般采用如下方式:
首先,如图1所示,先将对准针62(所示为公端多孔插芯,所以具有对准针,对于母端多孔插芯,则无此对准针)和光纤保护套61与打磨处理好的多孔插芯10(含光纤41)装配在一起,组成一个插芯子组件,再将插芯子组件与弹簧30依次推入连接器壳体80中。
其次,如图2所示,利用弹簧尾座20将插芯子组件和弹簧30进一步推入连接器壳体80内部,多孔插芯10和弹簧30在连接器壳体80内部需要经过多次位置状态适应性尝试之后才能使得多孔插芯10通过连接器壳体80前端的位置孔,并被连接器壳体80挡住。
然后,如图3所示,继续推进弹簧尾座20,此时弹簧30在弹簧尾座20的推力下不断被压缩,直到弹簧尾座20和连接器壳体80之间的相关配合特征完全到位匹配。
最后,如图4所示,对压接环50进行压接,将弹簧尾座20与光缆40的加强件42紧密连接在一起,并安装好外保护套70。
现有技术的问题在于:
1)安装耗时:由于每一个插芯组件在插入连接器壳体时都是自由状态,插芯组件在连接器壳体内部时由于视线,着力等因素,不能对插芯进行确定的控制操作,需要依据每一个插芯组件的状态进行适应性尝试才能安装到位。
2)影响光纤互联的可靠性:由于现有方式在装配插芯组件时,缺少对各组件的保护,在对插芯位置状态进行适应性操作时,存在插芯端面及光纤损伤的隐患;在利用弹簧尾座在连接器壳体内部推进弹簧时,由于弹簧位置是相对自由的,受力时不可避免的会存在翘曲、扭转现象,弹簧在连接器壳体内部可能被挤压扭曲,在连接器物理接触的工作状态下进一步损伤光纤,这些都会影响光纤互联的长期可靠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和缺陷的至少一个方面。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纤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其能够将插芯组件快速确定地装配到连接器壳体中,有效的减少装配时间及误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纤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其对各插芯组件进行连接控制,能有效地避免弹簧的翘曲问题,对插芯组件起到保护作用,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在装配过程中引起的插芯端面和光纤损伤,提高光纤连接器互联的长期可靠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光纤连接器,包括:
具有插芯的插芯子组件;
弹簧尾座,设置在插芯子组件的后方;和
弹簧,设置在插芯子组件和弹簧尾座之间,用于向插芯子组件施加轴向弹性力,
其中,在插入连接器壳体之前,所述插芯子组件和所述弹簧尾座以能够相互移动但不能相互分离的方式预先组装在一起,并且所述弹簧被预先压缩和装配在插芯子组件和弹簧尾座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插芯和所述弹簧尾座通过连接机构以能够相互移动但不能相互分离的方式连接在一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形成在所述插芯上的第一槽;形成在所述弹簧尾座上的第二槽;和安装在第一槽和第二槽中的环形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环形件是能够伸缩的弹性元件,从而使得所述插芯和所述弹簧尾座在预先组装在一起之后能够相互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环形件是不能伸缩的刚性元件,并且所述第一槽和/或第二槽具有允许环形件移动预定距离的空间,从而使得所述插芯和所述弹簧尾座在预先组装在一起之后能够相互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第一槽的内侧的槽宽比环形件的直径略大,外侧的槽宽比环形件的直径略窄,所述环形件被限制在第一槽的较宽的内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第二槽包括朝外的开口部和朝内的壁凹空间,所述环形件被限制在所述壁凹空间中,并能够在壁凹空间中前后移动预定距离。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第一槽对称地形成在插芯的相对两侧上;并且所述第二槽对称地形成在弹簧尾座的相对两侧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壁凹空间为与插芯的轴向方向平行的平直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未经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6580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光缆接续端保护装置
- 下一篇:一种Z型转接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