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改进的能够进行人脸识别的ATM机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64542.0 | 申请日: | 2014-02-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948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2 |
发明(设计)人: | 潘镭;庄春树;王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南通分行 |
主分类号: | G07F19/00 | 分类号: | G07F19/00;G06K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一格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16 | 代理人: | 滑春生 |
地址: | 226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进 能够 进行 识别 atm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ATM 取款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改进的能够进行人脸识别的ATM机。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ATM 取款机,人们在存款时,不法分子威胁持卡人取款抢劫的事件娄见不鲜,通常不法分子持刀威逼取款人进行取款,或者盗取卡片,用面罩等遮着进行取款,不仅给原持卡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增加了破案难度,使不法分子更加有恃无恐。授权公告号为CN 203299938U,给出了一种能够进行人脸识别的ATM机,但是,一种能够进行人脸识别的ATM机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不法分子在取款时,会把人脸照片在摄像头上晃动,可能蒙蔽过关,同时,现有的技术即使发出报警信号也不能有效地控制住不法分子。现有的人脸识别的ATM机存在着鉴别准确度低,控制效果差,维护成本高和自动性化程度低的问题。
因此发明一种改进的能够进行人脸识别的ATM机显得非常必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改进的能够进行人脸识别的ATM机,以解决现有的人脸识别的ATM机存在着鉴别准确度低,控制效果差,维护成本高和自动性化程度低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改进的能够进行人脸识别的ATM机,主要由防护门,按钮,连接线,报警装置,围栏,摄像装置,触摸屏,底座,出钞口,键盘,人脸识别模块,数据处理模块,外壳和储钱箱组成的,其中所述的防护门设置在触摸屏的正前方;所述的按钮设置在防护门的中间位置;所述的报警装置通过连接线设置在外壳的上部;所述的围栏设置在外壳的两侧;所述的摄像装置设置在数据处理模块的右侧;所述的出钞口设置在键盘的上部;所述的人脸识别模块通过连接线设置在数据处理模块的上面;所述的储钱箱设置在底座的上部。
进一步的,所述的摄像装置,具体包括摄像装置主摄像头,摄像装置连接线,摄像装置隔板,摄像装置甄别摄像头和摄像装置图像甄别芯片;所述的摄像装置主摄像头通过摄像装置连接线设置在摄像装置甄别摄像头的上部;所述的摄像装置隔板设置在括摄像装置主摄像头,摄像装置连接线和摄像装置甄别摄像头的左侧,所述的摄像装置图像甄别芯片设置在摄像装置隔板的左下侧。
进一步的,所述的摄像装置甄别摄像头具体采用和摄像装置主摄像头的中心角为45度的角度设置,能够通过摄像装置主摄像头和摄像装置甄别摄像头在不同的平面内同一时刻拍摄获得图片利用摄像装置图像甄别芯片进行甄别。
进一步的,所述的按钮具体可以设置在防护门的内外各一个,分别作为进门和出门时用,所述的按钮具体采用点动按钮。
进一步的,所述的报警装置具体可以采用蜂鸣器和报警灯,所述的报警装置通过连接线和按钮相连接,有利于在不法分子取钱时,报警装置在发出声光报警信号通知相关人员的同时切断出门按钮。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摄像装置甄别摄像头具体采用和摄像装置主摄像头的中心角为45度的角度设置,有利于防止不法分子晃动照片来蒙混过关,提高的鉴别准确度和自动化程度。
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报警装置通过连接线和按钮相连接,有利于在不法分子取钱时,报警装置在发出声光报警信号通知相关人员的同时切断出门按钮,使得不法分子被控制在里面,进而提高实时控制效果,降低维护成本。
3、本实用新型具有鉴别准确度高,控制效果好,维护成本低和自动性化程度高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摄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 防护门,2. 按钮, 3. 连接线,4. 报警装置,5. 围栏, 6. 摄像装置,61. 摄像装置主摄像头,62. 摄像装置连接线,63. 摄像装置隔板,64. 摄像装置甄别摄像头,65. 摄像装置图像甄别芯片, 7. 触摸屏,8. 底座,9. 出钞口,10. 键盘,11. 人脸识别模块, 12. 数据处理模块,13.外壳, 14.储钱箱。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南通分行,未经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南通分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6454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