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机体组织液氮冷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62080.9 | 申请日: | 2014-02-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889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7 |
发明(设计)人: | 张立德;苗嘉芮;曲怡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中医药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N1/02 | 分类号: | A01N1/02;A01N3/00;C07K1/00 |
代理公司: | 沈阳利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209 | 代理人: | 刘忠达 |
地址: | 110847 辽宁省沈阳市***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体 组织 液氮 冷冻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实验室速冻机体组织用具,具体是一种将机体各组织分类,并进行冷冻的液氮冷冻装置。
背景技术
在大气压力下,液化氮由液态转化为气态,平均每公斤需要吸收的蒸发潜热为199.29千焦,再由77.35K上升到273K 时所吸收的热量为202千焦。液氮使组织或蛋白速冻就是利用超低温吸热的原理,实验室取材时,将装有生物材料的EP管直接浸泡在液氮中,进行强烈的热交换,在20min左右生物材料瞬时冻结,一般就可以完成全部冻结过程,比普通冷冻法快30倍。由于冻结的时间短,生成的冰晶就很细小,冻结速度大于细胞内外蒸汽渗透速度,细胞内外同时产生冰晶,对细胞无破坏作用,因此,解冻后生物材料仍然可以正常使用。
虽然液氮较冷冻效果佳,但容易蒸发,现有的冰袋,使用时将EP管内的组织放在冰袋上,但这种方法冷冻效果差,易使组织或蛋白的降解腐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机体组织液氮冷冻装置,解决目前的用冰袋冷冻组织,冷冻效果不好且麻烦的问题。
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机体组织液氮冷冻装置,包括外圆形筒体、外圆形筒体上盖和内圆形筒体,外圆形筒体上盖扣设在外圆形筒体的上端口处,外圆形筒体的侧壁上固定有把手,其特征在于:
内圆形筒体由六个结构相同的横截面为扇形的柱状体拼合构成。
柱状体的三个侧壁均为网格壁,柱状体的上端口处铰接有扇形上盖,扇形上盖上分别固定有上提手和上手柄,扇形上盖能严密封住柱状体的上端口。上提手能向上提起扇形上盖至90度打开。柱状体的下端口处铰接有扇形下盖,扇形下盖上固定有下提手,扇形下盖能严密封住柱状体的下端口,下提手能向下提拉扇形下盖成90度打开。
使用时,实验人员将外圆形筒体中放入液氮超过筒的2/3,实验中打开扇形上盖,放进一个含组织或蛋白EP管后马上盖上扇形上盖,取材时如此反复操作,扇形上盖密封住柱状体的上端口,防止液氮挥发,实验结束后,分别将每个柱状体通过上手柄将其提出,通过下提手打开扇形下盖,将装有组织或蛋白的EP管倒在分类好的袋中,然后通过上手柄将液氮倒回,节约资源防止浪费,最后扣上外圆形筒体上盖防止污染。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积极效果:6个以扇形为横断面的柱状体在实验时打开带提手的扇形上盖,放进一个组织或蛋白后马上盖上上盖,可减少液氮的蒸发;将圆柱体分成6格以便将组织进行分类;柱状体侧面的网壁可确保将组织或蛋白提起时不带有液氮,和实验结束倾倒液体时,液氮成一柱,而不是分别从每个格流出,该方案使取材的冷冻效果更佳,且方法更便捷。盖上外圆形筒体上盖可防止污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横截面为扇形的柱状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机体组织液氮冷冻装置,包括外圆形筒体1、外圆形筒体上盖2和内圆形筒体,外圆形筒体上盖2扣设在外圆形筒体1的上端口处,外圆形筒体1的侧壁上固定有把手4,其特征在于:
内圆形筒体由六个结构相同的横截面为扇形的柱状体5拼合构成。
柱状体5的三个侧壁均为网格壁10,柱状体5的上端口处铰接有扇形上盖6,扇形上盖6上分别固定有上提手7和上手柄3,扇形上盖6能严密封住柱状体5的上端口8。上提手7能向上提起扇形上盖6至90度打开。柱状体5的下端口处铰接有扇形下盖9,扇形下盖9上固定有下提手11,扇形下盖9能严密封住柱状体5的下端口,下提手11能向下提拉扇形下盖9成90度打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中医药大学,未经辽宁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6208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已使用鉴别喷液装置
- 下一篇:用于鞋子的鞋底